内踝疽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huái jū

2 英文参考

carbuncle on the medial malleol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edial malleolus carbuncl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内踝疽为病名[1]。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发于内踝处的附骨疽[1]。《外科真诠》卷上:“内踝疽生于足踝近腕之处,内属三阴经,外属三阳经,俱有寒湿下注。血凝气滞而成。初起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并可成脓,溃破外溢,久而不敛[1]。类似踝关节结核骨髓炎[1]。治疗:初起温经燥湿,服疮科流气饮牛膝木瓜防己;外敷乌龙膏[1]

若成脓溃破外溢,脓汁稀,久不敛口。相当于踝关节结核,或慢性骨髓炎

参见附骨瘟:附骨瘟为病名[2]。出《肘后方》卷五。又名多骨疽朽骨疽[2]。《外科精义》卷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本病可发于全身骨骼[2]。初起多见寒热往来,病处多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继则筋骨疼痛如锥刺,甚至肢体伸屈旋转困难[2]。久则郁而化热,肉腐成脓,溃后稀脓淋漓不尽,色白腥秽,不易收口,形成窦道或有死骨脱出[2]。相当于骨髓炎、骨结核[2]。宜辨证施治,如见寒热往来,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服仙方活命饮加减合醒消丸;如脓成宜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服黄连解毒汤加炙山甲、皂刺等;若气血双虚者,应补血益气,宜服八珍汤,并酌服虎挣散;脓成宜切开排脓,药线引流,有朽骨难出者,可用饵子钳出朽骨;成窦道者,宜扩创,或用药捻,脓水将尽则用生肌散收口[2]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内踝疽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