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秘

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 实秘 便秘 中医病证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mì

2 英文参考

excessive constip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实秘(excessive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2]。见《洁古家珍·杂方》。又作实闭、实閟[2]。是指风寒痰热、食积气滞胃肠等所致的便秘[2]实证热结气滞。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行气导滞。

4 实秘病因病机

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2]

实证多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误服药石,毒热内盛;或热病后余热留恋,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也因忧思过度,久坐少动,则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1)体素阳盛,肠胃积热:凡阳盛之体,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于伤寒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津液耗伤,导致肠导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如仲景所说的“脾约”便坚,就是属于这种热秘[3]

(2)情志失和,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因而大便秘结[3]

5 实秘症状

实秘表现为大便干结,经常3、5日一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属热邪壅盛者身热烦渴,口于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气机郁滞者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

热秘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尿赤,苔黄燥,脉滑实等为辨证特点;气秘噫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痛,苔薄腻,脉弦为辨证特点[3]

6 实秘的治疗

实证热结气滞、寒凝[3][4]

实证多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误服药石,毒热内盛;或热病后余热留恋,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也因忧思过度,久坐少动,则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热秘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尿赤,苔黄燥,脉滑实等为辨证特点;气秘噫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痛,苔薄腻,脉弦为辨证特点[4]

表现为大便干结,经常3、5日一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属热邪壅盛者身热烦渴,口于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气机郁滞者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

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行气导滞[4]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阳明胃实,燥渴、谵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

金匮翼·便閟统论》:“实閟有寒有热。热实者,宜寒下;寒实者,宜温下麻仁丸厚朴三物汤,治实而热者;逐气丸温脾汤,治实而寒者也。”

6.1 热秘

热秘(heat constipation[4])为病证名[5]。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又名阳结[5]。为五秘之一。是指热邪内壅,以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5]热秘由肠胃积热,津伤液耗所致[6]

6.1.1 症状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伴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6][6]

6.1.2 证候分析

肠腑燥热,津伤便结:胃为水谷之海,肠为传导之官,若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故见口干口臭热积肠胃,腑气不通,故腹胀腹痛身热面赤,亦为阳明热盛之候。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苔黄燥为热已伤津化燥,脉滑数为里实之征。[6][6]

6.1.3 治法

清热润肠[6]

泄热导滞,润肠通便[6]

6.1.4 热秘的方药治疗

麻子仁丸[备注]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炙厚朴杏仁,本方重在泄热润肠,取其通便而不伤正。方中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枳实厚朴行气除满,用白蜜为丸,意在缓下。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之类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等,可另服更衣丸[备注]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芦荟  朱砂以清肝通便。如燥热不甚,除便秘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可服青麟丸[备注]青麟丸(《邵氏经验良方》):大黄二十斤,用鲜侧柏叶绿豆芽黄豆芽槐枝桑叶桃叶柳叶车前、鲜茴香陈皮荷叶、银花、苏叶、冬术艾叶半夏厚朴黄芩香附砂仁甘草泽泻猪苓、煎汤蒸制,研末,牛乳、苏叶、梨汁、姜汁、童便、陈酒和丸以清腑缓下,以免再秘。[6]

滋阴养血,增液润肠法:《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发汗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并指出:“此类便秘误用硝黄利泻,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汤苏子橘红杏仁苁容,倍用当归。”以四物汤肉苁蓉何首乌阿胶为本法主方,肠燥津枯加大麻仁柏子仁蜂蜜

6.1.5 热秘针灸治疗

6.1.5.1 方一

[7]

治法:清热保津,通腑利便。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取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穴。

随证配穴烦热口渴者,加少府廉泉口臭甚者,加承浆劳宫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合谷曲池阳明之热,清热以保津。上巨虚大肠下合穴,与腹结相配可疏通大肠腑气。

6.1.5.2 方二

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7]热秘者加曲池合谷[7]

6.1.6 热秘的饮食疗

6.1.6.1 推荐食材

菠菜香蕉蜂蜜香菇马铃薯苦菜[7]

6.1.6.2 推荐食疗

[7]

1.马铃薯汁(《疾病的食疗验方》):马铃薯不拘量,洗净、压碎、挤汁,纱布过滤。每早空腹及午饭前各服半杯。

2.姜汁菠菜(《中国药膳学》):菠菜250g,生姜25g,调料适量。菠菜须根留红头,洗净切长段,锅内略焯后捞出,沥水,抖散晾凉,加入姜汁,及食盐酱油麻油味精、醋、花椒油各适量,调拌人味。

3.蜂蜜饮(《中国药膳学》):蜂蜜15g,青盐3g。开水冲服,每晨空腹饮。

6.2 气秘

气秘(qi constipation[7])为病证名[8]。见《济生方·大便》。五秘之一。是指气滞于内,腑气不通,以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8]

多由情志不舒,悲伤忧思,忽视定时排便,久卧少动或久卧病订,进食过少,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痔瘘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致通降失常,亦是形成本证的常见原因。本证的特点是“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虽不结燥,但排出困难,虽感腹胀肛门下坠,但蹲厕后无粪便,或排不干净,或排出后仍感坠胀。伴有胸胁痞满,纳食减少,头重昏闷,倦怠身困,腹胀肠鸣,屁多,喛气,苔多薄腻,脉象弦大等。肺失清萧,胃失和降,肝失条达,脾失运化,俱能导致气机郁滞。湿困中焦,风中大肠,亦可使所化失于宣达,传导迟缓,而为便秘。前人所谓气秘风秘湿秘,多属此证。

6.2.1 症状

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出,或便而不爽,肠呜矢气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8][8]

6.2.2 证候分析

气机郁滞,腑气不通: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传导失常,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糟粕内停,气机郁滞,则腹中胀痛。肠胃气阻,则脾气不运,故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为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8]

6.2.3 治法

顺气行滞[8]

行气导滞[8]

6.2.4 气秘的方药治疗

六磨汤[备注]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本方重在调肝理脾,通便导滞。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三药气味辛通,能人肝脾以解郁调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若气郁日久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可加黄芩山栀清热泻火[8]

顺气行滞,升清降浊,开上窍通下窍,“提壶揭盖”之法:适用于气机郁滞便秘。前人多和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为主方,但方中大黄损伤津液大便更秘;故当以局方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红当归甘草肉桂沉香)为主方,可加莱菔子栝楼枳壳杏仁

滋阴养血,增液润肠法:《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发汗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并指出:“此类便秘误用硝黄利泻,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汤苏子橘红杏仁苁容,倍用当归。”以四物汤肉苁蓉何首乌阿胶为本法主方,气滞枳壳厚朴

6.2.5 气秘针灸治疗

6.2.5.1 方一

[8]

治法:调理气机,通腑利便。

选穴:以任脉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中脘阳陵泉气海行间天枢穴。

随证配穴胸胁胀满疼痛者,加期门支沟腹胀甚者,加大横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腑会中脘大肠募天枢气海以疏通腑气。行间阳陵泉疏肝理气,使疏泄复常。

6.2.5.2 方二

治则: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选穴:天枢 支沟 曲池 内庭

方义:天枢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曲池清泄大肠热邪;内庭胃经荣穴,宣散肠胃积热

随证配穴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2.5.3 方三

体针,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8]气秘者加太冲梁门[8]

6.2.6 气秘的饮食疗

6.2.6.1 推荐食材

紫苏麻仁菠菜萝卜玫瑰花、红薯叶等[8]

6.2.6.2 推荐食疗

[8]

1.苏麻粥(《食鉴本草》):苏子10g,麻仁10g,粳米100g。现炒苏子麻仁研如泥,水滤取汁,后入米煮粥,空腹食。

2.麻油菠菜(《饮食疗法》):鲜菠菜250g,麻油适量。菠菜洗净,锅中水烧沸,加入适量食盐调味,下菠菜烫3分钟,取出,加麻油拌匀食。

3.炒薯叶:红薯叶500g,加油、盐炒熟食。每天两次,连服数日。

6.3 冷秘

冷秘(cold constipation[8])为病证名[9]。又名阴结(《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寒秘(《奇效良方·秘结门》)。是指寒邪内结,以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9]冷秘阴寒固结,阴虚不运所致[9]

6.3.1 症状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痛拘急腹满拒按胁下痛小便清长面色㿠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或腰脊酸冷,呃逆呕吐,舌淡苔白,脉弦紧[9][9]

6.3.2 证候分析

阴寒内盛,凝滞胃肠: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9]

6.3.3 治法

温阳通便[9][9]

6.3.4 冷秘的方药治疗

济川煎[备注]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肉桂。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以降浊;肉桂温阳而散寒。亦可选用半硫丸[备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硫黄[9]

6.3.5 冷秘针灸治疗

6.3.5.1 方一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方义:大肠俞大肠腑气转输之处,配其募穴天枢,调理气血,疏通腑气;支沟宣导三焦气机,通调腑气;上巨虚大肠下合穴,有“合治内腑”之意,调理腑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

随证配穴阴寒盛灸神阙穴。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5.2 方二

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9]冷秘者加灸神阙气海[9]

6.3.6 冷秘的饮食疗

6.3.6.1 推荐食材

桑椹麻仁锁阳蜂蜜胡桃仁羊肉[9]

6.3.6.2 推荐食疗

[9]

1.紫苏麻仁粥(《普济本事方》):苏子10g,麻仁15g,粳米50~100g。苏子麻仁捣烂,加水研,滤取汁,与粳米同煮粥,任意服。

2.锁阳桑椹蜜糖水(《中国药膳学》):锁阳15g,桑椹15g,蜂蜜30g。锁阳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

3.胡桃仁粉(经验方):胡桃仁5个,烤干,研粉。睡前开水送服,连服1~2个月。

6.4 便秘实证针灸治疗

治则: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选穴:天枢 支沟 曲池 内庭

方义:天枢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曲池清泄大肠热邪;内庭胃经荣穴,宣散肠胃积热

随证配穴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5 便秘实证推拿疗法

[10]

选穴: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章门期门下巨虚天枢大横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施于天枢大横穴,每穴约1分钟;用掌摩法以逆时针方摩腹8分钟。按揉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以酸胀为度。推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向下推至下巨虚,3~5分钟。按揉胸胁部的章门期门穴,以酸胀为度,不宜刺激太重。

7 关于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10][11])为病名[12]。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12]。又称大便难[12]。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12]。其发病的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12]

热秘现常分为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等)、虚秘(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便秘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3. ^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0-173.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70-73.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9.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20.
  7. ^ [7]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9-71.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4.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8.
  10. ^ [10]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1. ^ [1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2. ^ [1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实秘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实秘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实秘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实秘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