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宫

经穴别名 腧穴学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g gōng

2 英文参考

Zhìshì BL52[中国针灸学词典]

Mìngmén GV4[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精宫经穴别名:1.命门(穴);2.志室[1]

4 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经穴别名,即命门(穴)[1]。见《医学原始》。

穴位命门
汉语拼音Mingmen
罗马拼音Mingmen
美国英译名Gate of Life
各国代号中国GV4
日本4
法国莫兰特氏VG4
富耶氏IVG4
德国LG4
英国Gv4
美国Go4

命门经穴名(Mìngmén GV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累属、精官[3]。属督脉[3]。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3]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4.1 命门穴的别名

属累(《针灸甲乙经》),精宫(《循经考穴编》)。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命门,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

4.3 穴名

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3]

命,指生命,重要之意。《说文》:“命,使也。”在此为生之极。门,为出入之处,指其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人身命门之处不一。以及此则以《难经·第三十六难》,谓两肾之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称为命门。《黄庭中景经》李注:“命门,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气出入,神之所居,当脐后是也。”命门为道教名词,指下丹田下丹田位居人体中心,范围包括神阙关元气海命门等重要穴位。《玉历经》说:下丹田是人命的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在脐下三寸。《道·黄庭篇》认为命门性命之门,在脐下一寸三分,为下丹田。道教丹书多认为下丹田性命之祖、生气之源、呼吸之门、五脏六腑之本、人初生结胎之所,故称为命门中医称两肾之间为生命之门,简称命门。此就内景而言也。若自外景观之,本穴两旁平于肾俞,本穴居其中间,亦犹内景命门居于两肾脏之间也,故称本穴为命门。以其横通足少阴之经,故本穴又为本经横通肾脏门户[4]

4.4 所属部位

腰椎[5]

4.5 命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6]

命门穴位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6]

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6]

命门穴在督脉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命门穴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4.6 命门穴的取法

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命门穴位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6]

俯卧位,先取后正中线与髂嵴平齐处,再向上摸2个棘突,于上方的凹陷处取穴[7]

4.7 命门穴位解剖

命门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7]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分布[8]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8]

4.8 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命门穴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命门穴有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8]

命门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两肾之间,有“元气之根本、生命门户”之说,故有补肾壮阳之效,主治各种肾虚所致妇科及男性病[9]

肾主水,司二便,主骨生髓,又督脉贯行于脊中,故命门穴可治疗二阴病、腰腿病和水肿[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命门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命门穴具有通调阳气、宣散解表作用[9]

命门穴用灸法善治虚寒性疾病[9]

命门穴为培元补肾、固精壮阳、通利腰脊要穴,主治脊强腰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泄泻完谷不化带下[9]

足少阴经行下腹部,督脉何以得通?现今针灸图书较早年倍加精详,何以不曾提及?《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合并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背属肾。”观此段经文,可知督脉由本穴通少阴之经,又由肾俞穴透入内脏,分属两肾。但与阳关之通大肠,略同而小异。阳关先通大肠俞,经由足太阳分布内外。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足太阳之经,出肾俞穴处与少阴经分道径自上行。而足少阴之经由肾俞独行入内,属肾络膀胱矣。[9]

4.9 命门穴主治病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9]

命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不利遗尿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9]

命门穴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10]

命门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久泻,痔血,脱肛,小儿发痫瘈疭,下肢萎痹等[10]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10][10]

向上斜刺0.5~1寸[10]

直刺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臀及下肢放散[10]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0]

4.10.2 灸法

可灸[10][10][10]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10]

作为强壮保健穴,常用温灸法或瘢痕灸[10]

4.11 命门穴的配伍

命门穴配肾俞,有调补肾气作用。治小便频数,老年腰痛[10]

命门穴配灸百会关元三阴交中髎遗尿[10]

命门穴配膀胱俞肾俞水道肾炎[10]

命门穴配大椎膈俞曲池足三里缺铁性贫血[10]

命门天枢气海关元,有温肾健脾作用,主治肾泄五更泄

命门百会关元,治遗尿尿频[10]

命门肾俞气海然谷,有补益肾气,固涩精关的作用,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命门配灸肾俞气海然谷关元上髎次髎,治阳痿遗精[10]

命门肾俞,治老者便多[10]

命门肾俞环跳委中,治腰背痛[10]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疭(《备急千金要方》作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疚,里急,腰腹相引痛。

针灸大成》: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寒热痃疟,腰脊相引,骨蒸五脏热,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角弓。

类经图翼》:一云平脐、用线牵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绝子

4.13 研究进展

4.13.1 免疫功能促进作用

有实验证明,艾灸家兔“命门”能显著提高正常家兔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艾灸组灸前与灸后比较、灸后与对照组(不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艾灸命门”确有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作用。针刺命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精子缺乏有一定疗效,可以增强机体抗病力,如以艾炷灸大鼠或豚鼠的“大椎”、“命门”,可使动物对二硝基酚致死性发热耐受性提高、发热减轻、存活率提高。艾灸阳虚动物模型命门,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和肝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DNA复制。改善细胞能量代谢作用;有报道以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为指标,针刺命门和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效应相等。[10]

艾灸命门羟基脲所致动物“阳虚”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提高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DNA复制。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另用氢化可的松给小鼠肌注,其中一部分小鼠同时灸命门,经灸命门者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所增高。

4.13.2 镇痛作用

针刺动物“命门”也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可使动物对电击或钳夹肢体的痛反应受到明显抑制。针刺命门坐骨神经痛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0]

4.13.3 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针刺大白鼠“大椎”“命门”,可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10]

4.13.4 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电针家兔或猫的“命门”“脊中”部位,可使肢体痛阈显著提高,后肢较前肢为好[10]

4.13.5 用于针麻

腰俞命门次髎穴组针麻行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镇痛效果满意[10]

4.13.6 治疗腰痛

命门,针刺得气留针10~15分钟,隔日1次。

4.13.7 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关元,针刺得气后加灸2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4.13.8 治疗精子减少症

肾俞关元中极,先针刺,出针隔姜灸3壮。

5 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经穴别名,即志室[10]。见《医学入门》。

穴位志室
汉语拼音Zhishi
罗马拼音Chihshih
美国英译名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国代号中国BL52
日本52
法国莫兰特氏V47
富耶氏V47
德国B47
英国B47
美国BI52

志室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1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阴部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5.1 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11]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5.3 穴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11]

5.4 所属部位

腰部[12]

5.5 志室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12][13]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3]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13]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5.6 志室穴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3]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14]

5.7 志室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腰方肌[14]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15]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15]

5.8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15]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性病[16]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16]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16]

5.9 志室穴主治病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阴部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阴部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16]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16]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16]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16]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16]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16]

一般直刺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1.0寸[16]

直刺0.5~1寸[16][16]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16]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肾脏[16]

5.10.2 灸法

可灸[16][16][16]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16]

艾炷灸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5.11 志室穴的配伍

志室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肾俞心俞三阴交,治失眠[16]

志室肾俞命门,治腰痛[16]

志室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16]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5.13 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肾功能的影响

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16]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志室穴可调整肾功能,并且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16]。针刺正常人的志室,配复溜穴,多数人的尿量增加,尿中环磷酸腺苷、肌酐含量升高[16]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0.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9.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1-352.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4.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1-352.
  10. ^ [10]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4-125.
  11. ^ [1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0.
  12. ^ [12]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13. ^ [1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9.
  14. ^ [14]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3-254.
  15. ^ [1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
  16. ^ [1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3-25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