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

中医病证名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má bì hòu yí zhèng

2 英文参考

after-effect of infantile paralysis

3 概述

小儿麻痹后遗症,西医病名。属中医痿证痿躄的范围[1]。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1]。《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1]发生麻痹前期多有面赤,咽红,出汗,全身肌肉疼痛拘急四肢颤震等[1]。治宜通利湿热,祛风通络[1]。若病毒深入,可见嗜睡昏迷,抽搦,项强喘促吞咽困难等症[1]。治宜熄风镇静,或定喘降逆[1]。本病进入麻痹期,瘫痪可发于身体各部,常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1]。治宜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用独活寄生汤加减[1]。如面部瘫痪,用牵正散加减或针刺颊车地仓合谷[1]。若此期未能恢复,日久可致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即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治宜补益肝肾,温通络脉,用虎潜丸活络丹金刚丸[1]。并积极配合针灸按摩治疗,上肢瘫痪肩髃肩髎曲池大椎;下肢瘫痪足三里解溪环跳风市阳陵泉;腹肌瘫痪,取中脘梁门气海;颈肌瘫痪,取天柱天鼎天容[1]

小儿麻痹后遗症为病症名。又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为好发于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后遗症。临床以受累肢体不同程度的弛缓性瘫痪为特征。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细胞而引起的相应肌组的弛缓性麻痹。本病在中医属“痿证”范畴,与外感时邪疫毒经络经筋受损有关。临床上,瘫痪可为单瘫,半身瘫,甚至腹肌、项肌、面肌肋间肌等的瘫痪,但以下肢单瘫多见。初起表现为患肢无力、松弛,日久则肌肉萎缩,肢体发凉、变细,骨与关节畸形及姿态异常等。[2]

小儿麻痹证,中医认为属“暑湿”、“湿热”范畴,因感受湿热时疫之毒,由口鼻侵入肺、胃二经,流注经络,致气血失调筋脉肌肉失养。后期出现肢体麻痹肌肉萎缩瘫痪等症,属于“痿证”、“痪躄”范畴。本节重点叙述瘫痪期。

本病早期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头痛,肢体疼痛,肢体瘫痪呈弛缓性,以下肢多见,或表现单瘫、半身瘫痪,亦有腹肌、肋间肌、膈肌瘫痪者,病情比较严重。瘫痪肢体在急性症状消失后1~2周开始惭复,6个月内恢复较为明显,以后恢复很慢,遗留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症。

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弛缓性瘫痪有较好效果。

重症呼吸肌和呼吸中枢受损,应采取综合治疗揩施。

早期应与感冒和胃肠疾病鉴别。

4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

4.1 刺法

体针:下肢瘫可取腰夹脊(1~5)、环跳殷门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昆仑解溪等穴;上肢瘫可取颈夹脊(5~7)、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面肌瘫可取四白颊车地仓下关牵正合谷等穴;腹肌瘫可取中脘梁门天枢气海带脉等穴。各瘫随症配穴:抬腿困难加髀关伏兔健膝;膝屈曲加阴市健膝;膝反屈加承扶委中承山;下垂足加胫下解溪穴上3寸,胫骨外缘旁开1寸)、解溪;内翻足加昆仑丘墟纠内翻承山穴外开1寸);外翻足加阳陵泉三阴交太溪纠外翻承山穴内开1寸);举臂困难加天宗臂臑;伸屈肘无力加肱中天泉穴下2.5寸);手内外旋困难加阳池阳溪四渎少海;腕下垂加外关四渎。②水针取穴参照体针,每次选2~4穴。可选用10%葡萄糖维生素B1、B12,复方当归加兰他敏注射液,每穴注射2~5毫升,隔日1次。除此,本病还可采用电针穴位埋线法皮肤针疗法等,均可参照体针选穴。治疗同时可配合功能锻炼,对重症畸形者可考虑采用矫形手术。[2]

治则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处方 下肢麻痹——腰夹脊 髀关 伏兔 足三里

上肢麻痹——颈夹脊 肩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腹肌麻痹——胸夹脊 带脉

肺热风池列缺湿热阴陵泉,肝肾虚肝俞肾俞

方义 从“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详述

随证配穴 腕下垂—外关,足下垂—解溪,足内翻—悬钟,足外翻—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次选4~5穴,每日1次,交替使用,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虚者可灸。

4.2 穴位注射法

水针取穴参照体针,每次选2~4穴。可选用10%葡萄糖维生素B1、B12,复方当归加兰他敏注射液,每穴注射2~5毫升,隔日1次。除此,本病还可采用电针穴位埋线法皮肤针疗法等,均可参照体针选穴。治疗同时可配合功能锻炼,对重症畸形者可考虑采用矫形手术。[2]

选穴 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3 电针法

选穴 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针刺得气后接通电疗机,选好波型,调好电量,每次4~6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小儿麻痹后遗症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