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宗

腧穴学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穴位特效按摩 针灸学 经穴 中医学 肩胛部腧穴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ān zōng

2 英文参考

Tiānzōng SI11[中国针灸学词典]

tiānzō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天宗
汉语拼音Tianzong
罗马拼音Tientsung
美国英译名Celestial Ancestor
各国代号中国SI11
日本11
法国莫兰特氏IG11
富耶氏
德国DÜ11
英国Si11
美国SI11

天宗经穴名(Tiānzōng SI11)[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1]。此穴在天宗骨上,故名天宗[1]。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乳痈胸胁支满咳嗽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落枕肩周炎,肘外廉后侧痛,颊颔肿,颊颌肿痛,咳逆抱心,肩关节周围炎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肩背软组织损伤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天宗秉风后,大骨下陷者中。手太阳脉气所发。

5 穴名

此穴在天宗骨上,故名天宗[1]

天宗,星名,又统指天象、天神或帝王之宗室,乃众所瞻仰之处。本穴与曲垣秉风等穴排列如星象,故皆仿取星名以名之,受曲垣秉风外绕,本穴居中如枢,故称之为“天宗”。治症与曲垣秉风略同。[2]

6 所属部位

肩胛[3]

7 天宗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4][5]

天宗穴位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正坐垂肩取穴[5]

天宗穴位肩后肩胛冈下窝的中央,与第四胸椎相平处[6]

天宗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png

天宗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天宗穴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肌肉

天宗穴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骨骼

8 取法

位于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正坐垂肩取穴[6]

前倾坐位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7]。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与膈俞肩贞成三角形处是穴[7]

快速取穴:以对侧手,由颈下过肩,手伸向肩胛骨处,中指指腹所在处即是天宗[8]

9 穴位解剖

天宗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分布肩胛神经。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静脉的分支。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副神经支配, 后肌由臂丛的肩胛神经支配。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下肌[8]

皮肤→皮下组织→冈下肌[8]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4、第5胸神经后支的皮支重叠分布,深层有肩胛神经的分支和肩胛动脉分布[8]

布有肩胛神经和旋肩胛动、静脉肌支[8]

10 天宗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宗穴有舒筋活络理气消肿的作用

天宗穴有行气宽胸舒筋活络作用[8]

手太阳小肠经循颈,绕肩胛,且“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天宗穴主要治疗颈肩及肩胛部病症[8]

天宗穴前与肺脏和乳房相对,故可治疗乳痈气喘[8]

11 治病

天宗穴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乳痈胸胁支满咳嗽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落枕肩周炎,肘外廉后侧痛,颊颔肿,颊颌肿痛,咳逆抱心,肩关节周围炎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肩背软组织损伤等。

天宗穴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乳痈[8]

天宗穴主要用于胸肺、肩臂疾患等:如胸胁支满咳嗽气喘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肩胛疼痛落枕肩周炎、肘外廉后侧痛及颊颔肿等[8]

天宗穴主治肩胛疼痛,胸肋支满,颊颌肿痛,咳逆抱心,以及肩关节周围炎,乳腺炎等[8]

天宗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乳痈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颊颔肿痛[8]

天宗穴主治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乳腺炎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0.8寸[8]

直刺[8][8]或向四周斜刺[8][8]进针0.5~1寸[8][8][8],局部有酸胀感[8],或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8]

12.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温针灸3~5壮, 艾条灸10~15分钟。

13 配伍

天宗穴配肺俞咳喘[8]

天宗膻中,有理气散结消肿的作用,主治乳痈乳腺增生

天宗膻中足三里,治乳房肿痛[8]

天宗乳中乳根少泽治乳腺炎,并有催乳作用[8]

天宗肩井足三里屋翳,治乳少[8]

天宗穴配肩髃肩髎阳陵泉肩周炎[8]

天宗臑会,有舒筋通络止痛作用,主治肩臂肘痛,肩关节周围炎

天宗臑会臑俞,治肩背痛[8]

14 特效按摩

常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宗穴,每次1~3分钟,或用艾条灸5~10分钟,可使颈肩气血旺盛、胸部气血畅通[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外台秘要》:胸胁支满,抢心咳逆。

针灸大成》:主颊颔肿。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16 研究进展

16.1 辅助诊断

据报道,多数胆道感染胆石症患者在右侧天宗穴有压痛,且压痛程度随疾病的好转而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另有在检查时发现有一侧天宗穴压痛明显者,经X线颈部摄片证实均有颈椎病变。

16.2 胆囊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用皮内针刺入天宗穴内,X线检查可见胆囊阴影缩小,即胆囊收缩增强。

皮内针刺入左侧天宗穴后30分钟,X线检查可见胆囊阴影缩小。

16.3 治疗胆绞痛

针刺右侧天宗穴,治疗胆绞痛56例患者,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16.4 治疗乳腺炎

天宗,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多用缪刺,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未成脓者,口服红糖水300~500 mL;脓成未破者,可配合乳头拔罐吸脓,口服红糖水;脓溃者,配合溃处拔罐吸脓,口服红糖水,并保持乳房清洁

16.5 治疗乳腺增生

针刺天宗穴治乳腺增生,可促进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和玫瑰花结形成[8]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天宗肩井,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8]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1.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7-218.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