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发

经穴别名 腧穴学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ǔ fā

2 英文参考

Qūbīn GB7[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曲发经穴别名[1]。《太平圣惠方》:“曲发二穴,在耳上发际曲禺陷者中,鼓颌有穴。”后《针灸聚英》等作曲鬓[1]曲发曲鬓[2]。《针灸资生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明堂下经云,曲发。疑发字误也。曲鬓是穴,曲发字误。”

穴位曲鬓
汉语拼音Qubin
罗马拼音Chupin
美国英译名Tortuous Sideburn
各国代号中国GB7
日本7
法国莫兰特氏VB7
富耶氏
德国G7
英国G7
美国GB7

曲鬓经穴[3](qūbìn[4]GB7)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曲发[5]。属足少阳胆经[5][5]曲鬓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5][5]。曲即弯曲,鬓即鬓发,此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故名曲鬓[5]曲鬓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如偏头痛齿痛,颔颊肿,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偏正头痛口眼㖞斜头痛头痛连齿,口噤不开,颌颊肿痛,颈项强急,现代又多用曲鬓穴治疗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颞肌痉挛,牙痛视网膜出血及其他眼病等。

4 曲鬓穴的别名

曲发(《太平圣惠方》)。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曲鬓,在耳上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空。

6 穴名

曲即弯曲,鬓即鬓发,此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故名曲鬓[5]

8 所属部位

侧头[6]

9 曲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6]

曲鬓穴位头颞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之交点处;或于平齐耳尖之横线与耳屏根直上的交点处取穴[6]

曲鬓穴位于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6]

曲鬓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

曲鬓穴的位置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

曲鬓穴的位置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肌肉

曲鬓穴的位置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曲发穴的取法

曲鬓穴位于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6]

正坐仰靠或侧伏,在耳前上方入鬓发内,约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穴

正坐侧伏或侧卧位,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约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穴[7]

11 曲发穴位解剖

曲鬓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颞肌受下颌神经的前干肌支支配。

11.1 层次解剖

颔厌[7]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8]

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肌[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耳后神经面神经分支和下颌神经肌支分布[9]

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9]

12 曲发穴的功效与作用

曲鬓穴具有清热止痛,活络通窍的功效。

曲鬓穴有疏经通络的作用[9]

曲鬓穴系胆和膀胱经会穴,有通关开窍清热散风之功,主治头痛连齿,颊颔肿,口噤[10]

13 曲发穴主治病

曲鬓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如偏头痛齿痛,颔颊肿,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偏正头痛口眼㖞斜头痛头痛连齿,口噤不开,颌颊肿痛,颈项强急,现代又多用曲鬓穴治疗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颞肌痉挛,牙痛视网膜出血及其他眼病等。

曲鬓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如偏头痛齿痛,颔颊肿,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11]

曲鬓穴主治偏正头痛齿痛,颔颊肿,口眼㖞斜[11]

曲鬓穴主治头痛齿痛牙关紧闭、暴喑[11]

曲鬓穴主治头面、口齿等疾患:如头痛连齿、口眼㖞斜口噤不开、颌颊肿痛、暴喑颈项强急[11]

现代又多用曲鬓穴治疗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等。[11]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神经麻痹

2.五官系统疾病:颞肌痉挛,牙痛视网膜出血及其他眼病。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11][11]

向后平刺0.5~0.8寸[11][11],局部有胀重感[11]

14.2 灸法

可灸[11][11][11]

艾条灸5~10分钟[11]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曲发穴的配伍

曲鬓太阳头维,有通络止痛作用,主治偏头痛

曲鬓太阳头维风池,治偏头痛[11]

曲鬓冲阳颊车,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齿痛

曲鬓冲阳颊车下关,治齿痛[11]

曲鬓廉泉合谷,有清热开窍作用,主治暴喑

曲鬓廉泉扶突合谷,治暴喑[11]

16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口噤齿龋

针灸甲乙经》:颈颔支满,痛引牙齿口噤不开,急痛不能言,曲鬓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曲鬓冲阳齿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

针灸大成》:主颔颊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颈项不得回顾,脑两角痛为颠风,引目眇。

17 曲发穴研究进展

17.1 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针刺“百会”透“曲鬓”,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的表达,从而减轻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及白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减少大量炎性递质对脑组织损伤,避免恶性循环,从而保护脑组织[11]

17.2 治疗复视

单眼复视,取患侧曲鬓;若双眼复视,则取两侧曲鬓患者坐位仰卧位,常规消毒后,捻转进针,向太阳方向平刺1~1.5寸,平补平泻留针20~30 min,每隔10 min行针调整针感,每日针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2例患者,均获愈。[11]

17.3 治疗中风偏瘫

针刺百会曲鬓。结果显示,缓解头痛头晕症的有效率分别为94%和89%,478例(98%)有不同程度的肌力恢复,总痊愈率达47%。平均动脉压下降17.83 mmHg(收缩压)/3.34 mmHg(舒张压)。血液流变学显示细胞聚集状态明显改善,血液黏度降低。脑血流图(近效应)显示平均波幅增高,流入时间缩短。与头针运动区相比,各项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即刻效应则针刺组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P<0.001)。说明这一疗法有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度、调整脉压,从而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11]

17.4 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针刺曲鬓,能明显改善细胞聚集状态,降低血粘度。

17.5 脑血流图影响

针刺该穴可使脑血流图(近效应)平均波幅增高,流入时间缩短。说明针刺该穴有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度作用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0.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7.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0.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1.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1.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2.
  9.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9.
  10. ^ [10]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1. ^ [11]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