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exogenous. diarrhea with win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外感风泻为病证名[1]。见《症因脉治》卷四。是指风邪入于肠胃而致的泄泻[1]。主症为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1]。
风泻(wind diarrhea[2])为病证名[3]。见《医学入门》卷四。又称风泄[3]。是指由风邪引起,兼有外感表证,以大便溏泻或泻下清水,头胀,自汗,恶风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3]。
6 外感风泻的治疗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
《医学入门》卷四:“春古苍防汤、苍芍汤,夏二香散,秋神术散,冬不换金正气散,微汗之;稍久者三白汤、曲芎丸;带血虚者胃风汤。”
风泻治宜解表利水,有表证者当散表,兼利小便[4]。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干葛防风汤调下六一散,防葛汤调胃苓散等方[4]。
7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4][5])为病名[6]。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6],又称下利(汉唐时期)[7]。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7]。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7]。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7]。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8][9]。
8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6.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5.
- ^ [7]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1-155.
- ^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0.
- ^ [9]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