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疾病 普通外科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xià jí xìng fēng wō zhī yán

2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3 疾病概述

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多与皮肤、黏膜受伤或有其他病变有关。病菌多为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临床表现:一般性皮蜂窝织炎  患者可先有皮肤损伤,或手、足等的化脓性感染。患处肿、痛、表皮红,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指压后可稍褪色。病变部位近侧的淋巴结常有肿痛。病变加重扩大时,皮肤可起水疱或破溃出脓。常有恶寒发热和全身不适。新生儿皮下坏疽  病变多在背、臀部等经常受压处,皮肤坏死时呈灰褐色或黑色,并可破溃。老年人皮下坏疽  背部或侧卧时肢体着床部分有大片皮肤红、肿、疼痛。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局部表现红、肿、痛、热,全身反应较重。 因迅速波及咽喉而阻碍通气,甚为危急。起源于面部者,局部表现红、肿、痛、热,全身反应较重。

治疗:一般先用青霉素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疑有肠道菌类感染时加甲硝唑。局部处理:一般性蜂窝织炎的早期可用中药敷贴;但若病变进展,或是其他各型皮下蜂窝织炎,都应及时切开引流。对产气性皮蜂窝织炎病人必须隔离

4 疾病描述

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人体各部以下所述是在皮下的本病。

5 症状体征

由于病人的机体条件、受感染的原因和病菌的毒性可有差异.临床上本病可分为下列类型。

(1)一般性皮下蜂寓织炎 病人先可有皮肤损伤.或有手、足等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发生本病时常有恶寒发热和全身不适;患处肿胀疼痛表皮发红、指压后可稍褪色,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病变部位近侧的淋巴结常有肿痛,例如前臂有蜂窝织炎腋窝淋巴结肿痛,面部有蜂窝织炎时颈部淋巴结肿痛。病变加重扩大时,皮肤可起水泡,一部分变成褐色,或破溃出脓;病人体温更增高或过低,还可有意识失常等症状

(2)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皮肤柔嫩,护理疏忽致皮肤沾污、擦伤等,金黄葡萄球菌等侵入皮下组织就会造成本病。病儿发热、不进乳、不安或昏睡,全身情况不良。病变多在背部、臀部等经常受压处。初起时皮肤发红、质地稍变硬。继而,病变范围扩大,中心部分色变暗变软,触之有浮动感,有的可起水泡;皮肤坏死时变成灰褐色或黑色,并可破溃。

(3)老年人皮下坏疽 病人以男性居多。常见病前曾洗澡,长时间浸泡热水并擦身,然后随便裸体躺在池边或长凳上休息。事后发生本病,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人寒战发热,全身不适乏力。背部或侧卧时肢体着床部分有大片皮肤红、肿、疼痛。继而,皮肤变为暗灰色,知觉迟钝,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吸出脓性物。全身症状加重,可有气急、心悸头痛烦躁谵妄、昏睡等。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感染可起源于口腔或面部。起源于口腔等多为小儿,因迅速波及咽喉而阻碍通气(类似急性咽峡炎),甚为危急。病儿高热,不能正常进食,呼吸急迫;颌下肿胀明显,表皮仅有轻度红热,检视口底可见肿胀。起源于面部的颁下蜂窝织炎,局部表现红肿痛热,常向下方蔓延,全身反应较重;感染累及颈阔肌内结缔组织后,也可阻碍通气吞咽

(5)产气性皮蜂窝织炎 发生皮肤损伤后,病菌是厌氧菌,如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拟杆菌、兼性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炎症主要在皮下结缔组织,末侵及肌肉层,不同于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肌炎为主)。初期表现类似一般性蜂窝织炎;特点是扩展快且可触知皮下捻发音,破溃后可有臭味,全身状态较快恶化。

6 疾病病因

本病是皮肤、粘膜受伤或有其他病变以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受病菌感染所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链球菌.有的是金黄葡萄球菌,有的是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7 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是急性化脓性炎症。特点是病变扩展较快,因为病菌有毒性强的溶血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加以受侵组织质地较疏松。病变近侧的淋巴结常也受感染;且常有明显的毒血症,或更有菌血症

8 诊断检查

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体征,诊断多不困难。化验血常规注意白细胞过多或减少和有无贫血。有脓性物时涂片检查菌类。病情较重时,应取血和脓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并监测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的变化。

对下列病例需重视鉴别诊断:

(1)新生儿皮下坏疽皮肤质地变硬时,应与硬皮病区别。后者皮肤不发红,体温不增高。

(2)小儿颌下蜂窝织炎可引起呼吸急促和不能进食,应与急性咽峡炎区别。后者的颌下肿胀稍轻,而口咽内肿账发红明显。

(3)产气性皮蜂窝织炎应与气性坏疽区别。后者发病前创伤较重(伤及肌肉),伤肢或身躯已难运动;发病后伤口常有某种腥味,脓液涂片检查可大致区分病菌形态,作细菌培养更可确认菌种

9 治疗方案

治疗需注射抗菌药,一般先用青霉素苯唑西林(新青霉章Ⅱ),疑有肠道菌类感染时加甲硝唑然后根据临床疗效或化验报告菌种调整药晶。如病人能接受口服药剂,可同时用中药普济消毒饮等。 局部处理:一般性蜂窝织炎的早期,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敷贴;但其病变进展时,或是上述其他各型皮下蜂窝织炎,都应及时切开引流,以缓解皮下炎症扩展和减少皮肤坏死。切开可作多个较小的切口,用药液湿纱条引流。 同时要改善病人全身状态,例如:高热时行头颈部冷敷;不能正常进饮食时,输液维持体液平衡营养;呼吸急促时给氧或辅助通气等。此外,对产气性皮蜂窝织炎病人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10 预后及预防

预防本病应平日重视皮肤清洁卫生和防避损伤皮肤受伤后要及早处理,有某种化脓性病变更应及时治疗。婴儿老年人的抗感染能力较弱,要重视生活护理。

11 特别提示

11.1 预防与调养

1.及时治疗各局部刨伤,减少本病发生

2.应将患部抬高,以利炎症吸收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发热者,须卧床休息。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