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

针灸学 中医学 常见病针灸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中医常见病 常见病皮肤针疗法 单神经炎 疾病 常见病电针疗法 中医病证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iàn shén jīng yán

2 英文参考

facial neuritis[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西医·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Bell麻痹(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确切的病因未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产生面神经麻痹而出现面肌瘫痪[1]

3.1 疾病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 > 周围神经疾病 > 单神经

3.2 面神经炎的别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贝尔麻痹

3.3 面神经炎的诊断

1.急性起病,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伴有同侧或乳突区疼痛[1]

2.周围性面瘫的表现  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露白、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拉向健侧,口角流涎患者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吹哨等动作[1]。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内上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巩膜,称 Bell现象[1]

3.如出现耳廓外耳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疱疹等表现则称为 Ramsay-Hunt综合征,常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1]

3.4 需要面神经炎鉴别的疾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肿瘤脑膜炎所致面神经麻痹神经莱姆病[1]

3.5 面神经炎治疗

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

3.5.1 糖皮质激素

(1)地塞米松一日10~20mg静脉滴注,7~10天为一个疗程[1]

(2)泼尼松一日20~40mg,顿服,连续在7~10天后逐渐减量(或直接停用)[1]

3.5.2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100mg,肌内注射;维生素B1250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也可口服维生素B110mg,一日3次,或腺苷钴胺500μg,一日3次[1]

3.5.3 病毒

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引起,可用阿昔洛韦0.2g口服,一日5次,疗程7~10天[1]

3.5.4 一般治疗

急性期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透热治疗;眼睑闭睑闭合不全患者戴眼罩护眼,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护角膜。恢复期可针刺或电针治疗[1]

4 中医·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面瘫面瘫俗称口眼斜[2]

病名面瘫指单纯性的一侧面部肌肉瘫痪[2]。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经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2]。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2]。临床多表现为病侧眼闭合不全,流泪口角向健侧歪斜,流涎,不能皱眉、蹙额、鼓腮、示齿等,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2]。部分病人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症[2]。病程日久,可因患侧面肌挛缩而使嘴角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2]

症名面瘫指伴发于他病中的面部肌肉瘫痪[2]。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中枢面瘫[2]。多无眼症状,常伴有同侧偏瘫或上肢瘫[2]

4.1 面神经炎针灸治疗

4.1.1 体针

地仓颊车翳风合谷阳白四白等穴为主。不能蹙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痛加完骨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海泉中枢性的则加太冲风府。初起针刺宜轻刺激,可配合艾条灸湿热[2]

4.1.2 电针疗法

取穴参照体针。面部穴针剌后,通电10~15分钟,通电量以患者感到舒适,面部肌肉微见收缩为宜[2]

4.1.3 皮肤针疗法

轻叩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至微出血然后加拔小火罐,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板滞感等面瘫后遗症。注意:治疗期间应避免面部吹风受寒。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须点眼药水2~3次,以防感染[2]

5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8-17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0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面神经炎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面神经炎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面神经炎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面神经炎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