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风邪外袭证

中医喉科 喉痹 中医证名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学 风热喉痹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u bì ·fēng xié wài xí zhèng

2 英文参考

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喉痹·风邪外袭证(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是指风邪外袭,以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咽部红肿,伴发热恶风头痛咳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1]

4 喉痹·风邪外袭证症状

喉痹·风邪外袭证初起时,患者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有异物阻塞感[2]

检查见咽部微红,微肿,随症状加重,悬雍垂色红、肿胀,喉底红肿,或有颗粒突起[2]

全身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症状[2][2]

5 证候分析

风热邪毒侵犯,伤及咽部,邪尚在肺卫,病情较轻,故出现咽部微红、微肿、微痛,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等症[2]

发热恶寒,是邪正相争,抗邪外出的表现[2]

肺失肃降,则咳嗽有痰[2]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2]

6 喉痹·风邪外袭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2]

6.1.2 方药

可用疏风清热汤[备注]疏风清热汤经验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金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天花粉玄参浙贝母加减治疗[2]

6.2 外治法

可用吹药、含漱、含服等法,并可结合针刺治疗[2]

6.2.1 吹药

清热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锡类散[备注]锡类散(《金匮翼》):象牙屑、珍珠青黛(飞)、冰片、壁线、牛黄人指甲,共研极细末,密装,备用,少许吹喉中[3]

清热解毒,祛腐消肿,用冰硼散[备注]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朱砂硼砂冰片,共研极细末。[3]

寒泄热,祛腐除脓,可用珠黄散[备注]珠黄散经验方):人中白3g、马勃粉15 g、青黛3g、孩儿茶3g、玄明粉1.5 g、硼砂3g、薄荷1.5g、黄连1.5g、牛黄0.9 g、珍珠末0.9 g、梅片0.9 g,共研为极细末。[3]

每次吹药少许,每隔1~2 h 一次[3]

6.2.2 含漱

漱口方[备注]漱口方经验方):防风4.5g、甘草4.5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薄荷3g、荆芥4.5 g,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漱口。漱口,以清洁口腔,并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或用荆芥菊花煎水含漱[3]

6.2.3 含服

含服铁笛丸[备注]铁笛丸经验方):诃子麦冬茯苓瓜蒌皮各300g,贝母甘草桔梗各600g,凤凰衣30 g,玄参300g,青果120g润喉丸[备注]润喉丸经验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盐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为细末,以荸芥粉250 g为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热润燥

6.3 针灸疗法

6.3.1 针刺

6.3.1.1 方一

治法:疏通经络,泄热消肿止痛[3]

选穴:选合谷内庭曲池主穴天突少泽鱼际配穴[3]

刺灸法:每次选3~4穴强刺激泻法,每天可针1~2次[3]

6.3.1.2 方二

[4]

治法疏风清肺,清利咽喉。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少商商阳尺泽合谷少商商阳分别为手太阴手阳明井穴刺血可清泻肺热。尺泽手太阴经合、水穴,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合谷疏风解表清咽止痛。

随证配穴:声音嘶哑者,加廉泉扶突咳嗽者,加风门,针后拔罐。咯痰不爽者,加天突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少商尺泽三棱针点刺出血

6.3.1.3 方三

廉泉天突合谷少商等穴为主[5]。酌配尺泽曲池外关天柱等穴[5]。针以强刺激泻法为主,留针15~30分钟,其间间隙运针以加强针感,并可配合淡盐水漱口[5]

6.3.1.4 方四

针刺颊车合谷少商或作下颌角封闭,可使炎症消退,止痛效果尤佳。

6.3.2 耳针

扁桃体压痛点埋针,在埋针期间,病人可自行按摩以加强刺激[5]

6.3.3 穴位注射

脾俞曲池、每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0.5~1 ml[5]

6.3.4 刺血

喉痹外感风热而致者,常用少商商阳穴点出血[6]

6.3.5 艾灸

[7]

6.3.5.1 症状

发病较急,咽喉感觉疼痛难忍,如有物堵在喉间,吞咽困难口气辛臭,常诱发风热感冒舌红苔薄,脉浮数。

6.3.5.2 选穴

大椎曲池肺俞少商

6.3.5.3 灸法

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地运动,艾条皮肤最近0.5~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的灼热感,每穴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2次,痊愈即止。

6.3.5.4 对症治疗

咽炎常伴有风热感冒牙痛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6.3.5.4.1 风热感冒

选穴:曲池合谷

灸法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运动,艾条皮肤最近0.5~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灼热感,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6.3.5.4.2 牙痛

选穴:列缺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6.4 其他疗法

6.4.1 刮痧

咽喉肿痛,多先提刮风府穴,继而提刮两耳后颅息穴,两侧臂臑穴,以及曲池间使大陵太渊等。背部常顺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提刮(由肺俞肝俞胃俞,由大肠俞膀胱俞),体质虚弱者,少用此法。[8]

初觉咽喉疼痛,常取颈窝部(即颈动脉部位),擦香油少许,用厚铜钱的边缘刮之。自上而下顺刮,忌用由下向上的倒刮法。左侧咽痛刮右侧,右侧咽痛刮左侧。轻病多在刮后而愈,重病也能减轻症状[8]

6.4.2 擒拿

拿法适用于急性咽喉疾病之肿胀疼痛剧烈,滴水难入者。擒拿法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减轻症状方法有多种,现介绍单侧擒拿法双侧擒拿法[8]

6.4.2.1 单侧擒拿法

操作时嘱病人正坐,手向侧平举,拇指在上,小指在下。若病人左手平举,术者立于病人举手之正侧面。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按患者鱼际背部(相当于合谷穴处),小指扣住腕部,拇指与病人拇指罗纹面相对,并用力向前压紧,另用右手拇指按住患者锁骨上缘肩关节处(相当于肩髃穴处),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握腋窝处,并用力向外拉开。施术时,可嘱第三者立于病人前面,将汤药或半流质等缓缓灌下。此时,因咽喉疼痛明显减轻,就能吞咽。此法可连续使用。[8]

6.4.2.2 双侧擒拿法

[8]

患者坐在没有靠背的椅上,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从患者腋下伸向胸前,并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住锁骨上缘,两肘臂压住患者胁肋,同时医者胸部贴紧患者背部。位置固定好后,便开始用力。两手用力向左右两侧拉开,(沿锁骨肩胛),同时,两肘臂和胸部将患者胁肋及背部压紧。要三方面同时使用气力,这样可使患者咽喉部松动,便于吞咽,助手即把预先制好的药汤或稀粥喂给患者吞服。

施术时须注意患者全身情况,施术者用力须得宜,不可过于粗暴。

6.4.3 导引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所说:“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提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喉痹。”

6.4.4 按摩法

咽喉疼痛按摩取穴风池风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时患者仰卧位,先在喉结两旁及天突穴处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数次。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8]

7 风热喉痹的护理

室内空气流通,冷暖适中[9]

病者不可直接吹风,以预防感冒[9]

注意咽喉部卫生,常用含漱药含漱[9]

8 风热喉痹患者饮食宜忌

风热喉痹患者应避免过食辛辣刺激、肥腻、炙煿食物[9]

风热喉痹患者饮食宜选择易于消化、清淡之食物[9]

可多服清凉润肺饮料,如荸荠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参、生地,麦冬煎水服[9]

9 风热喉痹的预防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9]

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附近组织疾病,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9]

多服清凉润肺饮料,如荸荠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参、生地,麦冬煎水服有助于预防风喉痹[9]

用于防治喉痹导引法: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10]

10 关于喉痹

喉痹(throat obstruction;pharyngitis)为病名[11]。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又称喉闭[11]。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病[11]。广义为咽喉肿痛病证的统称[11]。但通常所说的喉痹,多指发病及病程演变不危急,咽喉红肿疼痛较轻,并有轻度吞咽不顺或声音低哑、寒热等证[11]喉痹病因病理有风热阴虚之不同,故将风热邪毒引起的喉痹,称为风热喉痹,由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称为虚火喉痹[11]

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虚火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11]

详见喉痹条。

11 关于风热喉痹

风热喉痹为病名[12]。见《焦氏喉科枕秘》。又称风热喉红喉[12]。为喉痹的一种。是指由风热邪毒而致的喉痹,以咽部红肿痛为其主要症状[12]

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12]

详见风热喉痹条。

12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2-73.
  3. ^ [3]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9.
  4. ^ [4]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8-251.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33.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71.
  7. ^ [7]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8. ^ [8]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68.
  9. ^ [9]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0.
  10. ^ [10]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7.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1.
  12. ^ [1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喉痹·风邪外袭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喉痹·风邪外袭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喉痹·风邪外袭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