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皮肤试验

化验及医学检查 医疗技术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ò mǐn yuán pí fū shì yàn

3 概述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周围环境过敏原吸入或其他途径的接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尽可能查明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原的具体种类,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哮喘具有重要意义。过敏原皮肤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测过敏原的体内试验。该试验操作简便、迅速,结果较为可靠,但对个别高度敏感患者有诱发严重哮喘发作,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危险。

过敏性哮喘患者皮肤肥大细胞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结合有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当在皮肤局部注入适量的相应抗原溶液后,抗原抗体结合,产生速发性(Ⅰ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白三烯(LTs)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化学介质,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充血水肿,注射抗原部位形成丘疹和红晕。

测量局部红晕与丘疹的直径或面积,并与阴性阳性对照部位比较,即可判断该受试患者是否对这些试验抗原敏感

4 适应

过敏原皮肤试验适用于:

1.过敏性哮喘患者

2.过敏性鼻炎患者

3.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

5 禁忌

1.皮肤划痕症阳性者。

2.广泛皮肤疾病患者

3.皮肤反应者。

6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本试验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合作

2.应采用合格的(最好是标准化的)过敏原试液

3.试验场所应备有肾上腺素等必要的急救药品。

7 方法

7.1 1.斑贴法(patch test)

(1)操作方法:将可疑过敏原药物或食物)研末,取少量置于受试患者的前臂屈侧皮肤上,滴上1滴0.1mol/L NaOH、生理盐水或人造汗液(含氯化钠乳酸硫酸钠尿素硬脂酸和蒸溜水)拌匀。复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用纱布包扎。24~48h后观察结果:如果出现红肿、皮疹或水疱,即判为阳性结果。

(2)评价:该试验操作虽较简便,安全。但每次试验的品种有限,观察时间较长,有较多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7.2 2.抓痕法(scratch test)

(1)操作方法:用消毒后的粗针(或三棱针)将试验局部皮肤划痕(以不出血为度)。每一痕长0.5cm,相邻两条痕间隔约3cm。然后依次滴上不同种类的待测过敏原或对照液1滴。15min后看结果。划痕部位隆起并绕有红晕者为阳性

(2)评价:较为简便、安全。试验时基本上不痛、不出血。结果比斑贴法准确。较为适合于儿童。但结果不如皮内法和点刺法可靠。

7.3 3.皮内法(intradermal test)

(1)操作方法:一般选择上臂外侧皮肤为受试区。局部用乙醇消毒后,用1ml注射器(做结核菌素试验用蓝色注射器)和5号针头,依次把待测过敏原试液(1∶100倍稀释液0.02~0.04ml)注入皮内,使形成一圆形小皮丘。相邻皮丘的间距约3mm。15min后看皮试结果。丘疹直径>5mm并绕以红晕者判为阳性结果。

(2)评价:该法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结果比较准确、可靠。但注入空气后会引起假阳性。少数高敏状态的患者可能引起严重的哮喘发作或过敏性休克。由于每次试验须做多部位的皮内注射,儿童常因恐惧而不能配合。每次试验需要许多清洁消毒注射器和针头。

7.4 4.点刺法(prick test)

(1)操作方法:先在皮试部位滴上一滴待测过敏原稀释液(浓度一般为皮内试验浓度的10~20倍),然后用特制的点刺针在滴有过敏原稀释液的皮肤中央轻轻点刺一下,将针头按入皮内即可,以不出血为度。15min后观察并记录点刺部位皮肤丘疹和红晕:—:无丘疹、无红晕;+:有轻微丘疹,红晕直径不超过3mm;++:丘疹直径不超过3mm,红晕直径不超过5mm;+++:丘疹直径3~5mm,有红晕;++++:丘疹直径>5mm,有明显的红晕。

(2)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均倡导采用此法。因为应用该法进入皮肤内的过敏原量仅为皮内法的1/1000,假阳性反应较少,较为安全。

7.5 5.被动皮肤转移试验(passive transfer test)

被动皮肤转移试验(passive transfer test)又称P-K试验

(1)操作方法:试验前24h内患者和自愿受试者(一般为其父母或亲属,也有用猴子代替的)均不可应用拟肾上腺素药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药物患者应经过血清检查证明其未患可经血传播的疾病。采集患者全血5ml,注入无菌试管,分离出血清。在无菌操作下取患者血清,在受试者背部按准备测试的过敏原数目,顺序做多点皮内注射,每一处注射血清0.1ml,并在注射部位用钢笔画圈做标记。24~48h在画圈的血清转移部位按上述皮内法做过敏原皮肤试验判断结果的方法同上。

(2)评价:该试验适用于那些无法在自身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患者(如幼婴、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皮肤划痕症阳性皮肤反应者注射1∶1万浓度的磷酸组胺皮肤反应)。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该试验需要有适合的自愿受试者,操作复杂、费时,有传播肝炎和艾滋病之虞。近年来已较少应用于临床,仅应用于研究工作。

8 结果判断

过敏原皮肤试验是一项临床广泛应用的确定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疾病病因的临床试验。查明与某个具体患者发病有关的过敏原种类,有助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些过敏原(例如食物、药物、动物皮屑或某些局部地区的花粉过敏原等)是可以避免的,另有一些过敏原(例如尘螨花粉蜂毒等)则可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为脱敏或减敏治疗)。

过敏原皮肤试验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贵重的仪器、结果迅速,便于在临床广泛开展。并且,许多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实,该试验的结果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和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 allergo sorbent test RAST)、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histamine release of basophils test,HRBT)等体外试验的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颇具价值的过敏原诊断方法之一。

由于过敏性疾病的靶器官不同,皮肤试验结果有时不能完全代表支气管和鼻黏膜的情 况。因此,该试验结果的判定,应结合临床(例如发病季节和详细病史等)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9 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或减少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每次试验均应同时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2.应由有经验的专业医技人员操作。

3.应注意无菌操作

4.试验结束后应对受试者继续观察15~20min后方可离开。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