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镜玉

针灸学 中医学家 中医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u jìng yù

2 注解

周镜玉(1609-?)号士暹,明清医家,新安绩溪县胡里人,出身于儒,崇祯九年春,习麻痘幼科,初通本草。明亡,隐于医。清顺治二年(1645)冬,专业大方脉,穷寒暑昼夜之功,遍读《内经》及金元四大家之书,又至武林、虎丘等地访名师。顺治四年,在绩溪城北一经堂教书,与绩溪名医胡钦磷先生比邻,从之学《黄帝内经灵枢》《难经》诸书。后从族侄周少塘学医。顺治十五年夏,到休宁城邑开业行医。后又行医于歙县之河西。至五十八岁时(康熙六年)乃将十余年来之临床验案,辑成《杏圃老人医案》一卷,内容多为杂症及妇幼痘疹,辨证用药,颇有心得。另据乾隆二十一年《绩溪县志》载,镜玉还著有《俞穴》一书,已佚。[1]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4.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