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巴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ū bā wán

2 英文参考

Mume and Crotonis Pil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乌巴丸方剂名去,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4 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方乌巴丸

4.1 组成

乌梅肉二两,巴豆霜去油)五粒[1]

4.2 制法

乌梅肉水煮烂,候水少干,入巴豆,煮片刻,搅如稠糊,取出捣为丸,梧桐子[1]

4.3 用法用量

每服七至十五丸,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服[1]

4.4 功能主治

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方乌巴丸主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面色青浮肿,不思饮食,遍身疼痛,夜间气壅不得睡,往来寒热,手足冷痛,不得转侧,屡用痰药坠之不下,取之不出者[1]

5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经验良方》之乌巴丸

5.1 方名

乌巴丸

5.2 组成

乌梅肉3两,巴豆5粒(去皮壳膜)。

5.3 制备方法

用水2碗,于瓦石器内,将乌梅慢火煮烂,候水稍干,入巴豆在内,将竹篦搅,直候如干糊方住火,摊冷研烂,就丸如绿豆大。

5.4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经验良方》之乌巴丸功在利下顽痰。主治胸膈间久年顽痰为害,积成痰气,面目青白色,无时浮肿,全不进食,遍身疼痛,夜间上壅,不时睡卧,往来寒热,手足疼痛,不能转侧。

5.5 用法用量

每服7丸、9丸、11丸、或15丸,生姜汤送下。须臾利下顽痰如鱼冻,如未利,再服。

6 《医部全录》卷二九六方之乌巴丸

6.1 方名

乌巴丸

6.2 组成

乌梅5个,巴豆5粒(去油成粉)。

6.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粥为丸,如黍米大,朱砂为衣。

6.4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二九六方之乌巴丸主治癫狂热结,乱叫不止。

6.5 用法用量

大人3-5丸,临卧白汤送下。谅下3-4行,白粥止之。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