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腕踝针疗法 修订历史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腕关节或踝关节上方特定刺激点(腕部、踝部各有六个刺激点)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60年代在应用电刺激疗法基础上,与传统针刺疗法相结合而逐步创立的一种新疗法。于1976年首见报道。腕踝针疗法具有进针点少、安全无痛、操作简单、治疗范围广等特点,病人容易接受,便于推广和应用。针刺时于选好的刺激点上,沿皮下向上刺入1.4寸左右,不必进行手法操作,亦不须出现针感,留针半小时以上,每日或隔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主要用于神经性疼痛及某些功能性疾患,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月经痛,失眠,哮喘,过敏性肠炎,神经衰弱,皮肤瘙痒等。它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区域内。区域是沿人体的纵横排列的,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划分为6个纵行区,其中1、2、3区在头、颈,躯干和上下肢的阴面,4、5、6区在其阳面。按照分区查明病症所在的区域,即可在腕、踝部位选取相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