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医疗技术名 化验及医学检查 手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èn chuān cì huó zǔ zhī jiǎn chá

2 英文参考

renal needle biopsy

3 概述

通过肾穿刺可获得新鲜肾组织,利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病理学、超微病理学或近年发展的其他现代先进技术(如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5 适应

弥漫性肾实质病变,其病因、治疗或预后等问题尚未解决,且无禁忌证者,原则上均为肾穿刺活组织检查适应证。儿科临床常用于以下情况:

1.非典型或重症肾小球肾炎

2.激素耐药或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

3.持续性血尿伴蛋白尿。

4.临床化验无法确定病因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5.全身性疾病引起肾脏改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结节动脉炎等,其病理资料有助于确定原发病因、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6 禁忌

1.绝对禁忌证  有出血倾向,抗凝疗法治疗中,孤立肾马蹄肾、肾内肿瘤、固缩肾或小肾,患儿不合作。

2.相对禁忌证  严重高血压,过度肥胖,高度腹水活动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脓肿肾周围脓肿肾脏位置过高,严重贫血心力衰竭穿刺部位有皮肤、软组织感染

7 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  注意出血性疾病及抗凝药物应用史。

2.全面体检  注意有无腹部肿物、腹水、肝脾肿大,穿刺局部有无感染

3.术前化验  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原时间、血型,必要时配血备用。

4.腹部B超检查  注意是否为孤立肾,肾内有无囊肿、肾盂积水,及肾活动度、肾距皮肤深度等。

5.患儿准备  术前向患儿说明操作程序、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训练俯卧位控制呼吸(吸气、憋住呼吸)的能力练习床上卧位排尿,为术后卧床排尿作准备。

6.定位  一般选右肾下极穿刺点。有3种定位方法

(1)体表定位  成人为第1腰椎棘突水平,距背中线6.6~7.0cm、第12肋下0.5~1.0cm处。

(2)X线透视下定位  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在附有电视监测装置的X线透视下定位。但不能测得穿刺深度,且肾功能不良时不能显影。

(3)B型超声波定位  此法无创、定位准确,且操作可在“可视状态”下进行。肾功能不全及造影剂过敏者也可用,可避免X线损害,并可探测穿刺深度。

7.穿刺针的选择  依组织采取方式分为切割式和负压吸引式;依操作方式分为手动式、半自动式和自动活检。目前常用的有国产的Menghihi型穿刺针、Franklin-Silverman型穿刺针、Tru-Cut型穿刺针及Jamshidi穿刺针

8 方法

有2种:即开放肾活检和经皮肾活检。现多行经皮肾活检

依不同定位法、不同穿刺针而有所不同。这里以Tru-Cut型穿刺针为例叙述如下。

令患儿俯卧,腹部置沙袋或枕,以利于肾的固定。先体表定位,再以超声波核定,并测量下极表面至皮表深度。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并局麻。以22号腰穿针由定位点刺入,触及肾囊表面,此时穿刺针可随患儿呼吸摆动,记录测量深度,并与超声测得者核对。拔取腰穿针,于穿刺点作小切口,用Tru-Cut型穿刺针于穿刺点按测得深度刺入,直至穿刺针明显随呼吸摆动,提示针尖已达肾表面。固定套管,再将针芯刺入肾组织,使组织嵌入取物槽,然后固定针芯,再向下推动套管针,直达针芯尖端,随即拔取穿刺针。以上操作应于患儿憋住呼吸的情况下进行。取出的标本分为三部分,即送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穿刺完毕局部压迫10~15min,以腹带加压包扎,继续俯卧2~4h,之后可换仰卧位,卧床24h,密切观察脉搏血压、排尿情况。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轻度利尿,防止肾出血形成血块阻塞尿路。如一切平稳顺利,24h后可下地活动

9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向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和说明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征得其同意。

3.争取患儿的合作。

4.术后严密监测可能的并发症,并给予及时处理。

(1)血尿:部分患儿有肉眼血尿大都于1d内消失,多数患儿出现镜下血尿,一般持续1~5d。

(2)肾周围血肿:小的血肿常因无明显症状而被忽略,较大的血肿可出现肋部痛,并放射至同侧腹股沟或睾丸,伴腹胀恶心呕吐、尿潴留。出血量多者可出现脉搏血压变化,此时常须输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须手术止血,甚至肾切除。

(3)肾内动静脉瘘:表现为术后数日又出现血尿,有时肾区可闻杂音,严重者可有脉压差加大,甚至心力衰竭

(4)误伤其他脏器:如肝、肠管、肾上腺输尿管肠系膜动脉,有时可致气胸

(5)感染

(6)其他:腹痛腹胀,偶因肾周围血肿机化压迫而发生输尿管梗阻。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