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感染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zāng rú chóng yòu yí xíng zhèng

2 疾病分类

感染

3 疾病概述

(1)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病人有阵发性咳嗽,多为刺激干咳,有时有白色粘液痰,偶带血。哮喘发作轻重不一。部分病人有低热,少数病人出现高热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有游走性肺部浸润。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总数1-4万/mm3,嗜酸粒细胞20-90%。肺蛔蚴移行症的病程较短,多为1-2周,反复感染者的病程可持续较长的时间。丝虫蚴移行症的病程较长,可达2个月以上。

(2)弓首蛔蚴移行症:临床表现:轻症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仅有中度嗜酸粒细胞增多。重者可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以及剧哭等行为异常;癫痫大发作可引起死亡。此外,肝肿大伴压痛和肺部炎症最为常见,眼内炎多见于7-9岁儿童

(3)管圆线虫病

(4)海异尖线虫病

4 疾病描述

蠕虫蚴移行症是指一些动物寄生蠕虫幼虫人体皮肤及各种器官中移行、寄生所引起的传染病。这些蠕虫蚴在人体发育受阻,多不能发育成虫,即使偶发育成虫亦无繁殖能力。在其移行过程中,使被侵犯的组织产生特殊的局部病变,并有全身症状出现。被寄生宿主常有比较明显而持久的以嗜粒细胞增多、发热球蛋白血症等为主的变态反应现象。肝、肺、脑、眼、肠等有关器官可造成肉牙肿损害。根据动物寄生蠕虫蚴侵入人体组织部位病变所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

5 症状体征

血浆球蛋白显著增高和血沉增快。如蠕虫蚴侵及脑部,可引起癫痫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可发生慢性肉牙肿眼炎,或引起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炎。本病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作鉴别诊断。棘腭口线虫蚴所致的蠕虫蚴移行症,除皮肤蠕虫蚴移行幢外,常可阴极内脏蠕虫蚴移行症。这种幼虫在体内移动无定向,可在许多器官组织移行而使临床症状多样化。多数病例可在体表检获虫体而被确诊,有的病例也可在眼、子宫颈部、尿或咳痰发现虫体。幼虫可从肠内穿过肠壁到达腹腔,先侵入肝、再至骨骼肌结缔组织中移行。感染天和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或不适,伴有皮肤搔痒、荨麻疹以及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继之出现右上腹腾动和压痛。表明虫体已进入肝、以后可在腹部及胸部各器官或体壁中移动,症状多变个有的被误诊急腹症肺结核等。棘腭口线虫尚可引起嗜酸性脑脊髓炎,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神经根痛、四肢麻痹或突然从嗜睡到深度昏迷脑脊液大多为血性或黄色。大多数含这在感染后一个月内出现批蠕虫蚴移行的症状。通过体表活组织检查、自动挤出或排出虫体后,即可确诊。由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引起的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临床表现,与前者破为相似,也可有肝重大及腹部、胸膜和肺部的症状亦可侵犯神经系统及眼和心包等重要器官。虽然裂头病多见于躯体的浅表部位但亦可见于腹腔、淋巴结等处其移行性似不及前二种蠕虫蚴。裂头蚴在嗜酸性肉牙肿的局部肿块中存活数月至年余不等。由广州管圆线虫蚴所引起的内脏蠕虫蚴移行症,以嗜酸性脑膜炎为主要症状。以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慢性进行性感觉减退面神经麻痹眼球外直肌麻痹颈强直、肢体以及脑脊液浑浊等表现为其特征。此外,尚可出现低热、瘫痪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6 疾病病因

犬弓蛔虫幼虫是引起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最常见的病因,因其幼虫比人蛔虫幼虫还小,故可通过肺分布到全身,进行“体移行”。

7 病理生理

某些寄生虫幼虫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感染幼虫感染幼虫如进入适宜的宿主便进一步发育成虫;但如进入某些非适宜的住体内则不能进一步发育而处于停滞发育状态。这种滞育状态的虫体若一旦有机会转入适宜的宿主体内,又可进一步发育为非适宜的宿主可称为转续宿主或等待宿主。这种寄生现象称这是寄生虫病的另一种感染途径。人若偶然吃了含有活的感染幼虫的动物后,幼虫人体内与在猪、鼠等动物体内的寄生情况相似,不能发育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造成损害,出现蠕虫蚴移行症

8 诊断检查

1、弓蛔虫蚴移行症 根据病人的年龄、饮食史、与犬猫等动物密切接触史。有肝重大、肝占位病变长期间歇性中等发热,x线胸头有肺炎改变及支气管哮喘样发作症状,持续性白细胞数增加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G、IgM、有时IgE水平增高。(1)病原学诊断:弓蛔虫蚴在人体不能发育成虫,故粪便中不能查见虫卵。对疑似病人可行肝脏或其他疾患脏器的穿刺或剖腹小块做连续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及寻找幼虫。(2)免疫学诊断:对内蠕虫蚴移行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用标准化的弓蛔虫抗原液作实验,目前血清方法更为常用。以第二期犬弓蛔虫抗原间接血凝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此外琼脂弥散沉淀试验、皂土絮状沉淀试验、以及用幼虫切片抗原进行荧光抗体实验等,均有一定价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内脏蠕虫蚴移行症更为敏感。应用弓蛔虫含胚的提取物作抗原LISA可与蛔虫病丝虫病旋毛虫病等进行血清学上的鉴别。实验观察感染犬弓蛔虫含胚卵的家兔血清与犬弓蛔虫成虫浸出抗原幼虫培养液抗原幼虫浸出抗原琼脂扩散法进行比较表明抗体的产生有其特异性

2、异尖先虫蚴移行症 异尖线虫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结合饮食史等可提示诊断。若作活组织检查发现虫体,方能确诊。异尖线虫感染幼虫形态特点是:虫体长纺锤状,表皮三层,无翼体壁肌层较厚。食管与肠管之间有一胃室,是食管或肠的上部有一腺样结构排泄孔在幼虫头端,小齿的腹面。近直肠处有三个肛腺。横断面见有Y型的侧索。近年来,应用免疫诊断方法取得一定进展,如用异尖线虫幼虫切片抗原,作荧光抗体试验。也有人认为异尖线虫幼虫肛周围液的血红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

3、管圆线虫蚴移行症 除根据临床所见的脑膜症状及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还应疗效有无吞食或接触此寄生虫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的历史,如未检到病原,职能作推断性诊断。免疫学诊断有较大家知。用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制备的纯化抗原皮内试验有一定价值,可供流行病学调查之用。用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灵敏和性都较高。

4、棘腭口线虫蚴移行症、裂头蚴移行症及斯氏狸殖吸虫蚴移行症 这三种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病原虽分属于不同的纲,但所引起的症状却颇为相似。所根据症状表现较难鉴别。如能发现虫体则可确诊,但检出率较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免疫学诊断。我国对斯氏狸殖吸虫蚴移行症的诊断已广泛应用成虫抗原作批内试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初选。也可应用血清学诊断如免疫吸附试验等。应用棘腭口线虫成虫幼虫抗原对已确诊病例作对流免疫电泳,呈阳性反应

9 治疗方案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必须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犬弓蛔虫蚴移行症的治疗 用阿苯达唑治疗有良好疗效,剂量为每日20mg/kg,分2次口服,一疗程为15d。必要时可于间隔2—4周后重复治疗。疗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和及时只消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颅内压增高等。海群生,每次口服120mg为,3次/d,连服一个月,对发热咳嗽、肝重大等可迅速改善,但对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影响。或用3mg/kg,2次/d,连服21d,也可奏效。动物实验也证明海群生对杀死犬弓蛔虫幼虫有一定作用,如用犬蛔虫卵人工感染小鼠后用大剂量海群生(50mg/kg,每日服2次,连用7d,可使体温下降至正常;在连用4周后,肝肿大逐渐缩小,但嗜酸性粒细胞仍持续增高达4个月多久。又如口服25—50mg/kg连用7—10d,4周后再重复治疗一次,临床现象可获改善嗜酸性粒细胞也迅速降低。此外亦可试用广谱驱虫药伊维菌素治疗。每日口服100—200ug/kg,连服用2—3d。

2、广州管圆线虫移行症的治疗 用阿苯达唑治疗有良好疗效。剂量为每日20mg/kg,分2次口服,连服10d为一疗程。必要时可于2—4恩周后重复治疗。激素类和抗菌药物无肯定疗效。

3、海异尖线虫蚴移行症及棘腭口线虫蚴移行症 可使用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

4、裂头蚴移行症 用吡喹酮治疗有效,每次20—25mg/kg,每日口服3次,连服2—3d。阿苯达唑或用海群生噻苯咪唑硫双二氯酚等均未见效,份儿刺激裂头蚴移行,增加局部疼痛和肿胀。

5、斯氏狸殖吸虫蚴移行症 用吡喹酮治疗有效,每次20—25mg/kg,每日口服3次,连服2—3d。必要时可于2—4周后重复治疗。用硫双二氯酚酵,但疗程较长。

10 预后及预防

蠕虫蚴移行症所涉及的病原寄生虫的适宜诉诸大多是与人有较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犬、猫、猪、牛、羊等)及野生动物(鼠、狐、虎、豹等)。什么由于生产及生活的多种活动而受到感染。犬弓蛔虫病多见于西方国家喜欢饲养犬猫的儿童和妇女。钩虫性皮炎及尾蚴性皮炎除生产原因外,好发浴场避暑或旅游区独家以及进行野营活动等的人们。又数因开发山区、林区或湖区什么有较多机会吃大可作为几中寄生虫转续宿主的鱼、虾、蟹、蛙、蛇、螺、鸟禽及兽类等而获得感染。因此,预防蠕虫蚴移行症发生,应从多方面着手,受到应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了解这些病原寄生虫感染方式及预防措施,改善居住条件及卫生设施。同时要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能了解、识别和治疗这些疾病。

11 特别提示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