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X线摄影检查技术

手术 医疗技术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ú gǔ Xxiàn shè yǐng jiǎn chá jì shù

2 英文参考

skull radiography

4 适应

颅骨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

1.头颅先天性疾病。

2.颅骨炎症肿瘤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钙化性颅内占位疾病。

5.颅内压增高症。

5 禁忌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查

6 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调整并设定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头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饰物。

6.准备好必要的各种辅助摄影器具,如角度板、测量尺、摄影架等。

7 方法

7.1 1.颅骨——后前正位操作方法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4)暗盒上缘超过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暗盒。

(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7.2 2.颅骨——侧位操作方法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下颌略收。

(3)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经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入。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7.3 3.颅底——颏顶位操作方法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

(2)头顶部下垂,尽量后仰,使其与床面接触。

(3)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尽量与暗盒平行。

(4)胶片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突。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0°,经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7.4 4.颅颈交界部——侧位操作方法程序

(1)病人侧立或侧坐于立式摄影架前。头颈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下颌前伸,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

(2)双手放于背后并尽力下拉,使双肩下垂。

(3)胶片上缘位于枕外隆凸上6cm,下缘包括上部颈椎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暗盒中心垂直射入。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7.5 5.内听道——经眶位操作方法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床面。

(2)暗盒横放,外眦联线置于暗盒上下中线。

(3)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4)中心线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7.6 6.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操作方法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床面垂直。

(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经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7.7 7.视神经孔——后前斜位(Rhees′s位)操作方法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固定头部。

(2)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37°,将被检侧眼眶外下1/4置于暗盒中心。

(3)病人颧骨鼻尖及下颌颏部三点紧贴台面,保持头部的稳定。使头颅矢状面与暗盒成53°,听鼻线垂直暗盒边缘。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经被检侧眼眶外下1/4处,垂直射入暗盒。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8 注意事项

1.颅骨——后前正位  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

2.颅骨——侧位使用滤线器摄影

3.颅底——颏顶位

(1)对仰头受限达不到标准时,应调整中心线倾角和暗盒。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中心线与听眦线保持95°。

(2)设备条件允许时,也可采取坐位摄影

4.颅颈交界部——侧位

(1)本摄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颈部持重下的体位

(2)为防止病人移动造成影像模糊尽量采用短时间曝光,必要时协助病人固定。

(3)暗盒横放。

(4)建议屏气曝光。

5.内听道——经眶位

(1)摄影时,保持两侧外耳孔至床面等距。

(2)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以采取仰卧位

6.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  若重点观察枕骨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

7.视神经孔——后前斜位(Rhees′s位)

(1)常规摄取两侧视神经孔对照。

(2)病人俯卧有困难时,亦可采取仰卧位摄影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