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 诊疗规范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g kǒng zhàng ài zhěn liáo guī fàn ( 2 0 2 0 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惊恐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是《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的一部分。《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45号)印发。

3 诊疗规范全文

3.1 一、概述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又称急性焦虑发作,是指反复出现不可预期惊恐发作的一种焦虑障碍惊恐发作的临床特点是反复突然出现强烈的害怕、恐惧或不适,可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发作时伴有明显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窒息感等。2019年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HMS)结果显示,我国惊恐障碍的年患病率为0.3%,终生患病率为0.5%。

3.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

惊恐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涉及的因素包括遗传生化、脑功能心理等方面。研究发现,惊恐障碍具有较高的家族聚集性;与惊恐障碍相关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相关受体有苯二氮䓬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等;患者有前额叶、杏仁核、岛叶、基底节、垂体等脑功能异常,杏仁核过度激活与额叶对恐惧反应的调控作用减弱;患者常有童年创伤事件,病前不良生活事件人格因素。

3.3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3.3.1 (一)临床特征

惊恐障碍的临床特征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的特点是发作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发作间隙期担忧再次发作。临床表现如下:

1.精神症状:突然的、快速发生的惊慌、恐惧、紧张不安、濒死感、失控感、不真实感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

2.自主神经症状:心悸心慌呼吸困难胸痛或胸部不适、出汗、震颤或发抖、窒息或哽噎感、头昏眩晕、失去平衡感、发冷发热感、手脚发麻或针刺感、恶心或腹部不适等。惊恐发作通常持续时间在1小时内可自然缓解。发作间隙期患者日常生活基本正常,但对惊恐发作预期焦虑,可出现回避行为

3.3.2 (二)评估

惊恐发作的临床评估包括: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尤其是心率血压检测。常用的评定量表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DSS)、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SS),评估焦虑水平的量表包括SAS、GAD-7、HAMA。疾病鉴别相关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肾脏B超、胸片、脑电图、头颅CT/MRI等。

3.4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3.4.1 (一)诊断要点

惊恐障碍诊断要点包括:

①1个月内存在几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发作后因害怕再次发作而产生持续性焦虑1个月;

惊恐发作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或某一类环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惊恐发作时除了强烈的恐惧焦虑外,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胸痛、哽咽感、头昏出汗、发冷发热等,以及非真实感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感、失控感等;

惊恐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

⑤发作间隙期除害怕再次发作外无明显焦虑症状;

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影响日常生活。

3.4.2 (二)鉴别诊断

惊恐发作主要见于惊恐障碍,但也见于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诊断惊恐障碍需要排除躯体疾病、物质和药物使用,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所致的惊恐发作

1.躯体疾病所致惊恐发作

常见的可引起惊恐发作的躯体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癫痫、室上性心动过速、二尖瓣脱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通过相应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物质或药物所致惊恐发作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中毒(如可卡因、苯丙胺、咖啡因等)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物质(如酒精巴比妥类等)突然戒断可诱发惊恐发作。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相应的体格检查,如意识状态、记忆、言语连贯性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3.其他精神障碍

惊恐发作可见于场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其他焦虑障碍,当惊恐发作仅仅作为临床的一部分症状时,则不能诊断惊恐障碍抑郁障碍伴有惊恐发作,通过有无抑郁发作,有助于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也可出现惊恐发作,但患者精神病症状有助于鉴别诊断。分离转换)障碍可有类似惊恐发作的表现,但患者有夸张、做作、暗示性强的特点,发病与心理因素和生活事件相关

3.5 五、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

3.5.1 (一)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预防惊恐再次发作。

2.长期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通常持续 12 周;维持期治疗,通常维持 1 年。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调整药物剂量

3.5.2 (二)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惊恐障碍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惊恐障碍的一线心理治疗,常用的治疗技术包括针对疾病的心理教育、错误信念的认知矫正、躯体不适症状的内感性暴露及呼吸控制技术等。

2.药物治疗

惊恐障碍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其他辅助用药。

(1)抗抑郁药:SNRIs 和 SSRIs 类抗抑郁药是治疗惊恐障碍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2)抗焦虑药: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5-HT1A 受体部分激动剂。苯二氮䓬类焦虑作用起效快,常在发作初期合并使用,5-HT1A 受体部分激动剂通常起效较慢。常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有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常用的 5-HT1A 受体部分激动剂有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3)其他辅助用药: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

3.6 六、疾病管理

惊恐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精神障碍,需要全病程、综合治疗,不仅需要药物巩固和维持治疗,也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心理素质。除此以外,加强体育锻炼、规律生活、正确对待工作、生活的压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