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
概念:心理治疗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亦称精神治疗,是医生或其他人用语言、表情、态度或动作来影响病人,从而调节病人的情绪和感受,改变他们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帮助老年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达到减轻病情和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
抑郁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7)围产期起病特征:围产期抑郁是指在整个妊娠期间至产后4周出现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可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存在躁狂/轻躁狂发作史,其核心特征为“不稳定性”。SNRI类药物和米氮平可能与发生自然流产有关。现有证据显示,多种SSRI及SNRI类抗抑郁药在常规剂量下针对围绝经期抑郁具有良好的疗效及耐受性。
-
支持性心理疗法
精神支持疗法(Supportiveplaychotherapy)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帮助求治者去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患病造成的不安全感的有效“拮抗剂”。在心理紧张状态下,人们常通过心理平衡调节系统,采取一系列的摆脱方法。
-
精神支持疗法
精神支持疗法(Supportiveplaychotherapy)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帮助求治者去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患病造成的不安全感的有效“拮抗剂”。在心理紧张状态下,人们常通过心理平衡调节系统,采取一系列的摆脱方法。
-
心理治疗一般常规
操作名称心理治疗一般常规适应症精神疾病,尤其是心理创伤,遭遇心理挫折或应激而发生的心理障碍或常人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等。一般需要1-2次谈话后,方能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才能订出实际可行的治疗计划。其次还要分析引起患者心理困难的生活事件及其性质、强度和患者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依赖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分裂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心境稳定剂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
神经性贪食诊疗规范(2020年版)
(3)代谢系统:由于反复暴食、呕吐、导泻,神经性贪食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镁血症和低磷血症。2.一般精神病理评估神经性贪食常与一些精神疾病共病,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伴发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酒精或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等。此外,托吡酯(最高剂量250~
-
偏执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催眠
催眠是用一定的诱导方法把人引导到特殊的心理状态。b)催眠诱导与催眠深化传统派有较容易操作的催眠诱导和深化手法,如渐进放松法、眼睛凝视法、数数法、转头法、下楼梯法、手臂上浮法、点穴法等等,催眠师可以应用这些固定的手法或几种手法的组合很快引导个案进入需要的转化意识状态,进而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操作。
-
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自我失谐的症状,是针对某些具体事件或对象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支持治疗等。
-
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境稳定剂: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
依赖型人格障碍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人格障碍
成人人格障碍基本分为以下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边缘型人格障碍5.表演型人格障碍6.强迫型人格障碍7.回避型人格障碍8.依赖型人格障碍9.其他特异人格障碍10.自恋型人格障碍11.非特指的人格障碍12.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病因病理病机: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
-
分裂型人格障碍
概述: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idpersonalitydisorder)的典型特征是对人际关系缺乏兴趣,此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少见。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预防:人格障碍形成于早年。
-
边缘型人格障碍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适应障碍
诊断要点:ICD-10界定适应障碍的起病时间在应激后的1个月内,而DSM-5规定在应激生活事件后约3个月内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神经症:神经症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恐怖等症状。心理治疗:心理—环境治疗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治疗之一,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转移或消除应激源。
-
狂信性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诡辩型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偏执型人格障碍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
基本信息:《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
(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4.自知力开始恢复。
-
社交焦虑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SSRIs类、非选择性β1与β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改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症状,因此可以认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与5-HT、肾上腺素、催产素水平有关。抑郁障碍患者因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和兴趣,很少参与社交。2.回避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也常发现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
-
社交恐惧症
SSRIs类、非选择性β1与β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改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症状,因此可以认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与5-HT、肾上腺素、催产素水平有关。抑郁障碍患者因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和兴趣,很少参与社交。2.回避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也常发现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
-
社交焦虑障碍
SSRIs类、非选择性β1与β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改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症状,因此可以认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与5-HT、肾上腺素、催产素水平有关。抑郁障碍患者因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和兴趣,很少参与社交。2.回避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也常发现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
-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路径(2017年版)
(4)测查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3,心理治疗::包括动机强化治疗、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
-
惊恐障碍临床路径(2016年版)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叶酸基因检测、药物代谢检测、头颅CT、胸部CT、头颅MRI、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动态心电图、心脏螺旋CT、肾上腺CT、血尿儿茶酚胺浓度及儿茶酚胺代谢产物以及其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检查等。
-
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广泛性焦虑障碍”一节制定。3.系统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1)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
-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2017年版)
4.除外抑郁、谵妄、精神发育迟滞等。1.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治疗策略。:常用康复治疗如工娱治疗、认知训练、肢体训练、开放式家庭访谈、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doc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表单.
-
分离障碍
临床分类:在ICD-11中,分离障碍主要包括:1.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2.分离性遗忘3.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4.恍惚障碍5.附体性恍惚障碍6.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7.分离性身份障碍8.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临床特征:1.多起病于青年期,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3.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
-
抑郁症临床路径(2012年版)
基本信息:《抑郁症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1)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3.自知力开始恢复。
-
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2017年版)
(4)测查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人格测查、应激相关量表、焦虑抑郁量自评以及他评量表、心理治疗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doc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表单.
-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系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所谓以个人为中心疗法,就是心理治疗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就诊者的问题与情绪,为就诊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就诊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
-
神经性贪食
概述:神经性贪食(bulimianervosa,BN)又称即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及强烈控制体重的先占观念和削弱食物“发胖”效应的补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疾病病因:进食障碍的病因目前公认为综合因素致病,可从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氟西汀对暴食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效果较好。
-
分离性恍惚障碍
可以与分离性抽搐发作相伴出现,也可以发生于过度换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之后,患者出现头晕、身体发麻、手足搐搦、胸部发紧,逐渐意识丧失,出现晕厥发作。其它有关心理治疗的内容,详见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条,以及《心理治疗规范》。
-
躯体症状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探索可能存在的原发获益和继发获益。5.躯体变形障碍躯体变形障碍和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都表现出与躯体相关的过度思考、情绪反应和行为,都表现出痛苦和功能受损。2.病情较重病情较重的躯体症状障碍,各科室首诊医生随访管理,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加入治疗随访,给予正式的心理教育,指导放松训练,药物治疗躯体和精神共病。
-
绝经与抑郁症
概述: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不少妇女在绝经前数年就已经出现轻微的情绪障碍。54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28.9%的妇女有抑郁症状,该症状与缺乏运动、收入低、服用口服避孕药、绝经症状(睡眠障碍、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等)有关,与月经状况无关。米氮平(瑞美隆)是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的一种。
-
附体性恍惚障碍
2.分离性木僵:详见分离性木僵条。2.在精神分裂症、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及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中,可出现与恍惚、意识改变相关症状。其它有关心理治疗的内容,详见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条,以及《心理治疗规范》。
-
赌博障碍
病理性赌博者的家系成员中酒精等物质使用所致障碍及抑郁等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神经生物学机制:赌博障碍患者存在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心理治疗:基于循证证据推荐的心理治疗主要有动机访谈、专门针对赌博障碍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及正念治疗等。
-
焦虑障碍
常见的焦虑障碍有5种类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和特定恐惧障碍。躯体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颜面潮红、苍白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用的抑郁症状评估量表包括: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暴食障碍
概述:暴食障碍(bingeeatingdisorder,BED)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进食障碍的病因目前公认为综合因素致病,可从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三个方面加以分析。2.暴食后无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行为。躯体治疗: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对症治疗,以及针对肥胖的内科及外科治疗。
-
急性变态反应
概述:急性应激反应(acutestressreaction)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这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剧烈的精神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3.临床表现虽有较大的变异性,但可归纳为两类表现:①精神运动性抑制,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呈木僵状态;
-
急性应激反应
概述:急性应激反应(acutestressreaction)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这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剧烈的精神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3.临床表现虽有较大的变异性,但可归纳为两类表现:①精神运动性抑制,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呈木僵状态;
-
急性心因性反应
概述:急性应激反应(acutestressreaction)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这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剧烈的精神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3.临床表现虽有较大的变异性,但可归纳为两类表现:①精神运动性抑制,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呈木僵状态;
-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④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超出了患儿智龄的正常变异范围,而感受性言语技能仍在正常范围以内。但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常伴有智能活动的不平衡发展,尤其是语言技能的损害可明显重于非语言技能,如果这种不均衡很明显和很突出,应在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之后,再加上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的诊断。
-
惊恐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3.其他精神障碍惊恐发作可见于场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其他焦虑障碍,当惊恐发作仅仅作为临床的一部分症状时,则不能诊断惊恐障碍。(1)抗抑郁药:SNRIs和SSRIs类抗抑郁药是治疗惊恐障碍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