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金;元 李杲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阴阳升降论

《易》曰∶两仪四象,乃天地气交八卦是也。在人则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荣气荣养周身,乃水谷之气味化之也。清阳为天(积阳成天。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水谷之精气也,气海也,七神也,元气也,父也),清中清者,清肺以助天真。清阳上窍(耳、目、鼻、口之七窍是也),清中浊者,荣华腠理清阳腠理毛窍也),清阳四肢真气充实四肢)。浊阴为地(积阴成地。云出天气,雨出地气五谷五味之精,是五味之化也。血荣也,维持神明也,血之将会也,母也),浊中清者,荣养于神(降至中脘而为血,故曰心主血心藏神)。浊阴下窍前阴膀胱之窍也),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浊阴五脏(散于五脏之血也,养血脉,润皮肤肌肉、筋者是也,血生肉者此也),浊阴六腑(谓毛脉合精经气归于腑者是也)。天气清静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贼风数至,豪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苛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此说人之不避大寒伤形,大热伤气四时节候更改之异气,及饮食失节,妄作劳役,心生好恶,皆令元气不行,气化为火,乃失生夭折之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