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 修订历史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bacillaryEpithelioidAngiomatosis)亦称杆菌性血骨病(bacillaryangiomatosis)或上皮样血管瘤病(epithelioidangiomatosis)。1983年由Stoler首先报道。其从一艾滋病病人身上发现一种不同于Kaposi肉瘤的多发性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并在皮损中发现有小杆菌存在,认为是一种引起皮肤和内脏小血管增生的新的感染性疾病。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主要发生于HIV感染的病人,也可发生于恶性肿瘤患者或正常人,90%以上为男性,年轻人多见。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可表现为播散性多脏器感染,个别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例可发生败血症样综合征、菌血症等。肝脏受累表现为紫癜性肝炎。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与Kaposi肉瘤、化脓性肉芽肿相鉴别非常重要。红霉素治疗多数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例有效,每次0.5g,每天4次,疗程至少持续4周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