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反射说

经络实质 针灸学 中医学 经络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èr zhòng fǎn shè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double reflex

3 注解

二重反射说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该假说认为,经络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心脏血管神经体液,针刺的调整、防卫、镇痛等效应,是通过长、短二重反射实现的。长反射是由针刺通过中枢神经引起的反射效应,短反射是由针刺作用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神经末梢引起的不依赖中枢的局部反射效应。该假说于1977年由皖南医学汪桐提出。

二重反射说的基本观点是:

(1)经络循行线上的组织存在着相对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其分布可能有特殊的构型;

(2)经络循行线上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周围有相对丰富的_神经丛(网),主要由交感肾上腺素能、胆碱纤维传入神经组成,这些游离的神经末稍可以相互发生影响;

(3)针刺时,由于局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些酶化学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未梢引起局部短反射,一个局部短反射效应可成为引起另一个短反射的动因,如此相继触发,向一定的方向推进,引起循环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

(4)在一系列局部短反射相继触发的过程中,每一个反射环节所引起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进入中枢,上升为意识,这些局部短反射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上相互接通,就形成了经络大脑皮层上的投影图;

(5)在经络循行线上,以神经血管为基础的局部短反射效应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古老比较低级的外周整合系统,是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种比较原始的机能。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