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胞

经穴别名 腧穴学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bāo

2 概述

大胞经穴别名,即大包[1]。见《针灸学》(南京)。

穴位大包
汉语拼音Dabao
罗马拼音Tapao
美国英译名Great Bundle
各国代号中国SP21
日本21
法国莫兰特氏RP21
富耶氏RP21
德国MP21
英国Sp21
美国Sp21

大包经穴名(Dàbāo SP21)[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3]。属足太阴脾经[3]大包脾之大络[3]。大即巨大,包指包容,穴属脾之大络脾土居中,与各脏腑有着最广泛的联系,故名大包[3]。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胁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满痛,胸胁胀痛,心内膜炎等。

3 别名

大胞《针灸学》(南京)) 。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5 特异性

大包脾之大络。其经气行径,由周荣斜抵胁肋,交贯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肾肺胃4经挨近。十二经中独此经与他经挨连最广,故以脾经为总统十二经络,称其最终斜行一段经线,为脾之大络,寓广大包容、通达周布之意也。[4]

6 穴名

大即巨大,包指包容,穴属脾之大络脾土居中,与各脏腑有着最广泛的联系,故名大包[4]

大,广大也。包,包容,包罗。广大之人体,为先后天之气所包罗。此穴为足太阴脾之大络,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有坤象,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类经图翼》载:“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灌溉五脏”,脏腑百骸皆受其益,因名大包杨上善说:“脾为中土,四脏之主包裹处也,故曰大包也。”[4]

7 所属部位

[5]

8 大包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大包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6][7]

大包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侧卧或正坐,举臂取穴[7]

大包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7]

大包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png

大包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大包穴的位置.png

大包穴的位置

大包的位置

大包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大包的位置

大包穴的位置(肌肉

大包的位置

大包穴的位置(骨骼内脏

9 取法

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大包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7]

侧卧举臂,第6肋间隙之腋中线上取[8]

10 穴位解剖

大包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第六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薄,活动性较大,由第5、6、7肋间神经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胸腹壁浅静脉,该静脉注入腋静脉或胸外侧静脉。在胸深筋膜的深面,胸长神经与胸外侧动、静脉并行。第6肋间结构包括肋间外、内肌及其间血管神经肋间动脉发自胸主动脉,在肋角处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在肋间静脉肋间神经之间,三者行于肋沟内。所以,行针时,在肋角的前内侧胸壁,应在相邻肋骨之间,在肋角的内侧行针,应经肋骨上缘,这样可避开肋间动脉及其分支。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8]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长神经和胸长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及胸长神经末支;并有胸背动、静脉及第七肋间动、静脉通过[8]

11 大包穴的功效与作用

大包有统诸络,束筋骨,利胸胁作用[8]

大包穴属脾之大络,脾为中土,灌溉四旁,主四肢肌肉,总统全身阴阳诸经,故取之可治疗全身疼痛[8]

大包穴位于侧胸部,近于肺脏,故可治疗咳嗽气喘胸胁胀痛[8]

大包穴总管阴阳诸经之络,能治全身络脉疾病,但后世多用于治疗胸胁及脾胃疾患,有理气活络之功[8][8]

12 治病

大包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胁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满痛,胸胁胀痛,心内膜炎等。

大包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8]

大包主治胸、肺、胁肋部疾患:如胁痛气喘、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8]

现代又多用大包治疗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8]

大包主治胸胁满痛,气喘,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8]

大包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8]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胸膜炎;

其它:心内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疼痛,无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斜刺0.3~0.5寸[8][8]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8][8]

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局部酸胀。

注意:内为肺叶下部,严禁深刺[8]

13.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15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包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针灸甲乙经》: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尽纵,大包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胁中痛。主大气不得息。

外台秘要》:主腹有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尽纵。

16 现代研究

治疗急性扭伤患者卧位,取患侧或双侧大包穴,以30号1寸针从第6肋间隙,针尖向病所斜刺0.5寸,逆时针捻转进针,治疗腰部、侧胸部扭伤50例,痊愈38例,其中一次治愈28例。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5.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3-64.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04-20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