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线

解剖学 中医肛肠科学 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ǐ zhuàng xiàn

2 英文参考

dentate line[朗道汉英字典]

dentate margin[朗道汉英字典]

pectinate line[朗道汉英字典]

anocutaneous l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nea anocutane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定义

齿状线齿线

齿线(dentate line)是指肛瓣肛柱基底部共同在直肠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1]

肛门办与肛管皮肤之间相连接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界线,叫齿线齿状线齿线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关于肛瓣

肛瓣(anal valve)是指两个相邻肛柱基底之间的半月形皱襞[1]

5 关于肛柱

肛柱(anal column)又称“直肠柱[1]。由于直肠下端与缩窄的肛管相接,直肠黏膜形成6~10条隆起的纵形皱襞[1]

6 关于肛管

肛管(anal canal)是指上与直肠末端相接,下至肛门缘的消化管末端[1]

解剖学肛管(anatomic anal canal)是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部分[1]

外科学肛管(surgical anal canal)是指肛缘到肛管直肠环上缘平面的部分[1]

肛管消化道的最末端,长约3cm,其外端为肛门缘,上端与直肠相连接,齿线肛管直肠的交界线。肛管解剖肛管外科肛管之分。解剖肛管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

7 关于直肠

直肠(rectum)是指乙状结肠末端与齿线之间的一段肠管[1]。即大肠的末端[2]。以其直通肛门,故名[3]

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

直肠位于盆腔内(图2-23),全长约15~16厘米,从第3骶椎平面贴骶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于肛门盆膈以下的一段又叫肛管analcanal,长约3~4厘米。直肠的肌膜和其它部分一样,也是由外纵、内环两层平滑肌构成。环形肌在肛管处特别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

图2-23 直肠肛管

直肠上端在第2~3骶椎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结,在骶尾骨前面下行,于尾骨尖稍下方终止于齿线,并与肛管相连。直肠全长12cm。直肠上部与骶骨曲度一起形成骶曲,同时由于直肠大小在上端与乙状结肠同,下端则扩大为直肠壶腹,壶腹前壁向前膨出,与肛管几成直角形成会阴曲。因此,在行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解剖特点。肠管上1/3前面和两侧为腹膜所遮盖,中1/3前面腹膜向前反折成为直肠膀胱凹陷或直肠子宫凹陷,此凹陷为直立位腹腔最低点。直肠下1/3完全在腹腔外。直肠壁肌层与结肠相同,直肠肌层在其下部肥厚成为肛门内括约肌直肠内表面是一层较厚的粘膜,直肠粘膜有三个呈半月形的横皱襞,又称直肠办。上皱襞在齿线上12cm处,是直肠与乙状结肠的分界皱襞。中皱襞位于右侧壁,在齿线上8cm处,相当于腹膜直肠返折处。下皱襞位于左前壁,在齿线上5cm处。

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肛窦。隐窝底部有肛腺体的导管开口,肛腺分布于粘膜下呈分支状,部分分支可穿透肛管周围组织。肛腺分泌的粘液有润滑直肠下端的作用。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6个米粒大小、黄白色的乳头状突起,称肛乳头肛窦炎时,肛乳头可肿大,反复炎性刺激时,肛乳头可呈纤维性增生,或呈乳头瘤样改变。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6.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00.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