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功能不全和胃食管反流手术

手术 胸外科手术 食管先天性异常的手术治疗 食管手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ēn mén gōng néng bú quán hé wèi shí guǎn fǎn liú shǒu shù

2 英文参考

cardiac incompetence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5 分类

外科/食管手术/食管先天性异常的手术治疗

6 ICD编码

44.6601

7 概述

幼儿贲门括约肌作用控制食管内食物下行,防止胃食管反流。出生后6~7周食管括约肌压力逐渐趋向正常。由于婴幼儿食管括约肌发育不良诸因素,可使食管下段压力下降而发生食管反流。若有食管裂孔疝,可以加重反流,造成食管炎。食管炎持久不愈使食管纤维化及缩短,可将胃上提入胸腔

主要症状是出生后第一天起就出现反流性呕吐呕吐表现为自然溢出或喷射性。有时为咖啡色或鲜红血色胃内容物。呕吐发生随体位而改变。因呕吐造成摄入量不足影响发育。反流物误吸可引发呼吸道症状,出现反复肺炎支气管痉挛、哮喘及呼吸暂停。反流物中胃酸蛋白酶腐蚀食管发生食管炎、食管溃疡而致出血贫血

食管钡餐造影可见胃食管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者见胃囊升入膈上。内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食管炎或食管狭窄。有胃食管反流及合并呼吸道症状幼儿99mTc放入胃内,可以扫描出食管通道及肺野内有误吸。据情亦可采取成人食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如食管测压,食管连续24h或36h pH监测等进行检查(图5.6.1.3-1,5.6.1.3-2)。

内科治疗是早期断乳后喂以稠食,食后抬高体位直立位。随婴儿发育,多种调节因素成熟,反流大多可自然停止。内科治疗无效者外科手术。

常施行的有Nissen胃底折叠术及部分胃底折叠术(Thal胃底折叠术)。

8 适应

贲门功能不全和胃食管反流手术适用于:

1.内科治疗后仍有呕吐体重不增加。

2.食管检查食管炎,肉眼或隐性出血,造成贫血

3.食管器质性狭窄形成。

4.反流造成反复肺炎或呼吸道感染

9 术前准备

内科治疗效果不良,体质较差者,可经鼻胃管滴饲或肠外营养改善体质,使能耐受手术。

10 麻醉体位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病儿仰卧位,左臂外展。

11 手术步骤

11.1 1.Nissen胃底折叠术

(1)腹部正中切口或左肋缘下斜切口

(2)经口腔插入大号塑料管通过贲门口作支架。

(3)锐性游离肝三角韧带,牵拉肝左叶。暴露及游离食管裂孔周围,游离食管下端2~4cm,以纱带作牵引。切断及结扎几支胃短动脉(图5.6.1.3-3)。

(4)带垫片间断缝缩膈肌脚数针(图5.6.1.3-4)。

(5)为防止包绕滑脱,先将胃底大弯侧与食管下段间断缝合3~4针。第一针始于食管胃连接处。游离胃底绕过食管后壁,并与食管缝合做360°之包绕。其松紧度以能通过术者示指为宜。贲门内之支架亦可作为引导(图5.6.1.3-5,5.6.1.3-6)。

(6)包绕段左上方胃壁与食管裂孔处膈肌间断缝合固定。

幽门梗阻迷走神经损伤者,同时作幽门成形或幽门环肌切开术

11.2 2.部分胃底折叠术(Thal胃底折叠术)

(1)切口食管游离同上。不切断胃短动脉

(2)8字缝合膈食管裂孔。将胃底大弯侧上提至食管远端左侧作连续缝合(图5.6.1.3-7)。

(3)将胃底覆盖于食管下端,继续缝合至食管右侧前壁,作180°~210°的覆盖(图5.6.1.3-8)。胃底顶端与膈肌缝合数针固定。包绕腹内食管长度2~4cm,起到瓣膜启闭的作用(图5.6.1.3-9)。

12 中注意要点

1.修补膈脚及胃底折叠时穿透食管,应即时退出缝针,拆除缝线,局部彻底冲洗,必要时置管引流。

2.防止损伤腹主动脉。缝合右膈脚时,在手指的引导下,避开动脉搏动进出针

3.食管胃结合处两侧有迷走神经,应避免损伤,可预先游离。若术中误伤,应作幽门切开术。

4.胃底折叠部近端与膈肌食管裂孔缘应缝合固定,以免术后发生折叠滑脱,再次出现症状

13 术后处理

1.原插入胃内之粗塑料管换成鼻胃管,持续减压。

2.静脉补液及应用抗生素

14 并发症

14.1 1.咽下困难

不能嗳气呕吐,胃肠胀气及暂时腹痛。可延长留置胃管时间,严重者多因膈肌缝缩或食管下端包绕太紧所致,可予扩张治疗,无效者再次手术松解。

14.2 2.症状复发

可因膈脚缝缩部分裂开,致折叠部分疝入膈上而出现症状,严重者须再次手术。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