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芩散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qín sǎn

2 《圣惠》卷三十七

2.1 方名

子芩散

2.2 组成

子芩1两,蒲黄3分,伏龙肝3分,青竹茹3分。

2.3 主治

鼻衄不止。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生藕汁1合,搅令匀,温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 《圣惠》卷八十四

3.1 方名

子芩散

3.2 组成

子芩1分,川升麻1分,桅子仁1分,大青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3.3 主治

小儿热痢皮肤壮热

3.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4 普济方》卷三八五

4.1 方名

子芩散

4.2 组成

子芩3分,升麻3分,龙脑3分,大黄3分。

4.3 主治

小儿胸壮热

4.4 用法用量

水2升2合煎,温服,1日服尽。利2-3行。

4.5 用药禁忌

乳母忌热面、动风物。

5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5.1 方名

子芩散

5.2 组成

黄耆1两,白芍药半两,子芩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麦门冬半两,桔梗半两,生干地黄半两。

5.3 功效

凉心肺,解劳热

5.4 用法用量

先用竹叶1握,小麦70粒,水3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半,入药末3钱,重煎至7分,去滓温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6 《卫生总微》卷十五

6.1 方名

子芩散

6.2 组成

黄芩1两,栝楼根1两,茯神去心内木)1两,甘草(炙)半两,胡黄连半两。

6.3 主治

黄病

6.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 《圣惠》卷四十五

7.1 方名

子芩散

7.2 组成

子芩3分,葛根3分(锉),木通1两(锉),紫苏茎叶1两,川升麻3分,赤茯苓1两,芦根1两(锉),柴胡1两半(去苗),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麦门冬1两(去心),犀角屑1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3分。

7.3 主治

服乳石,三焦壅盛,脚气忽发,心中躁闷,肢节疼痛口干头痛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 《圣惠》卷五

8.1 方名

子芩散

8.2 组成

子芩3分,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柴胡1两(去苗),葛根半两(锉),麻黄半两(去根节),石膏3分,五加皮半两。

8.3 主治

胃实热,苦头痛,汗不出,口中干燥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8.6 用药禁忌

炙煿热面。

9 《圣惠》卷十一

9.1 方名

子芩散

9.2 组成

子芩3分,桅子仁半两,远志1分(去心),桂心半两,黄连3分(去须)。

9.3 主治

伤寒吐血,心神烦闷。

9.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 《圣惠》卷九十三

10.1 方名

子芩散

10.2 组成

子芩1两,知母3分,女萎3分,黄柏半两(微炙,锉),甘草半两(炙微赤),赤芍药半两。

10.3 主治

小儿热痢腹痛壮热心烦,不欲饮食,四肢瘦弱。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1 普济方》卷三七

11.1 方名

子芩散

11.2 组成

升麻3分,子芩3分,犀角屑3分,大黄6分。

11.3 主治

惊痫发热

11.4 用法用量

水2升半,煮1升2合,候温渐与服。微利2-3行。

11.5 用药禁忌

忌面、猪、鱼、醋物。

12 《圣惠》卷十三

12.1 方名

子芩散

12.2 组成

子芩3分,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芎半两,百合1两,知母3分。

12.3 主治

伤寒,头不痛,多眩闷,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百合证。

12.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3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13.1 方名

子芩散

13.2 组成

子芩1两,干葛3分,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石膏2两。

13.3 主治

胃实热,口舌干燥,头痛烦躁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3片,同煎5-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4 《圣惠》卷八十五

14.1 方名

子芩散

14.2 组成

子芩半两,赤茯苓3分,川升麻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钩藤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4.3 主治

小儿热痫呕逆烦闷,体热。

14.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服。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5 《圣惠》卷九十二

15.1 方名

子芩散

15.2 组成

子芩1两,冬葵子1两,车前子1两,茅根(锉)1两,滑石2两。

15.3 主治

小儿壅热,小便赤涩不通,水道中涩痛不可忍。

15.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