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湿热

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中医证名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jiāo shī rè

2 英文参考

damp-heat in middle-JIAO[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ampness-heat in middle jia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中焦湿热证候[1]。指湿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湿邪阻遏热邪不得透发,脾胃纳运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2] 。多见于湿热为患的中期阶段,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脘腹痞胀,呕恶不食,渴不多饮,尿黄便溏等为常见症[2]

参见湿热内蕴湿遏热伏湿阻中焦

湿热内蕴病机[3]。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3]。湿为重浊黏滞之邪,阻碍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3]。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3]。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黏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或黄疸等症[3]

湿遏热伏病机[4]。亦称湿郁热伏[4]。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病机[4]。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4]

湿阻中焦病机[4]中焦指脾胃[4]。即湿邪阻滞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4]。临床表现为头重,怠倦,脘闷,腹胀纳呆,口黏渴,喜热饮,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腻,脉缓等[4]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中焦湿热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中焦湿热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中焦湿热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