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柳头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āng liǔ tóu

2 《*辞典》:樟柳头

2.1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2.2 拼音名

Zhānɡ Liǔ Tóu

2.3 别名

白石笋(《岭南采药录》),广东商陆(《岭南草药志》)。

2.4 来源

姜科植物闭鞘姜根茎。全年可采,但以秋季为佳。根茎挖出后,去净须根、茎叶、泥沙,晒干切片晒干

2.5 形态

闭鞘姜,又名:水蕉花。

高大草本,高1.5~2.5米。根茎块状,横生,茎基部近木质,通常上部分枝。单叶,螺旋状排列,长圆形至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6~7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全缘,直立平行的羽状脉由中央斜出,下面密被绢毛;叶鞘阔而封闭。穗状花序,无柄;苞片覆瓦状排列,卵形,红色,长约2厘米,具增厚而略锐利的刺状渐尖,每1苞片内有花1朵,其侧有1小苞片,长1.2~1.5厘米;花萼管状,长1.8~2厘米,红色,先端3裂;花冠管短而大,裂片椭圆形或卵形,长2.5厘米,白色或带红色,唇瓣卵形,白色,中部橙黄色,长宽约4~8厘米,先端具裂片及皱状波;雄蕊1,花瓣状,药室线形,长约9毫米,平行;子房2~3室,胚珠多数。蒴果球形,稍木质,长1.3厘米,红色。种子黑色,光亮,长约3毫米。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2.6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谷林下潮湿地或溪边灌木及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产于广东。

2.7 性状

干燥根茎多切成片状,长约2~6厘米,宽1.5~2厘米,厚约2毫米。栓皮薄而平滑,灰黄色或灰褐色,有疏的轮节,并有残存细根及根痕。断面灰白色,散列众多的纤维及维管束,纤维非木化或弱木化,质软不剌手,薄壁细胞含有姜科特有的淀粉粒。气微,味淡微苦。以片薄、色灰白、无黑色者为佳。

本品在广东地区作商陆使用。

2.8 化学成份

根茎含总皂甙元3.86%,从中得薯蓣皂甙元2.12%。尚有替告皂甙元、多种皂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

2.9 药理作用

樟柳头球根中所含的皂甙元对大鼠角叉菜胶性、甲醛性足部急性炎症有"抗炎"及"抗关节炎"作用,并显着抑制大鼠巴豆油引起的肉芽囊性炎症渗出及棉球肉芽囊的形成。

2.10 性味

辛,寒,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辛,性寒,有大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辛,性平,有毒。"

2.11 功能主治

行水消肿。治水肿臌胀白浊,痈肿恶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水肿,消痈肿恶疮落胎杀虫。"

②《岭南采药录》:"能行水,通肠,堕胎,利二便,治十种水病。"

③《广东中药》:"治百日咳小便刺痛尿路感染)。"

2.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炖肉。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2.13 注意

孕妇及脾胃虚弱者忌服。

2.14 附方

①治水臌症肿胀:用樟柳头赤色者,捣烂绢包,缚脐中,病自小便出而愈。

②治百子痰臌胀):樟柳头白色者一两至二两。和猪肝煎服。

③治白浊及闭口痢:樟柳头白色者一两至二两。和猪精肉煎服二次。(选方出《岭南采药录》)

2.15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樟柳头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樟柳头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