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午后嗽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午后嗽

午后嗽为病证名。指咳嗽午后发作者,亦称劳嗽。为阴虚所致。《明医杂著》卷二:“午后嗽者,属阴虚,即劳嗽也,宜补阴降火……愚按前症,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津液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须用六味地黄丸壮肾水,滋化源为主,以补中益气汤养脾土、生肺肾为佐。”《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论》:“午后咳,痰黑黏滞,阴虚火动也,宜六味作汤,加止嗽药。”或知柏四物汤等方。参见劳嗽、咳嗽:劳嗽为病证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指久嗽成劳或劳极伤肺所致者。《证治要诀·诸嗽门》:“劳嗽。有久嗽成劳者,有因病劳久嗽者,其证寒热往来,或独热无寒,咽干嗌痛,精神疲极,所嗽之痰或浓或时有血腥臭异常,语声不出者,补肺汤半贴,加杏仁、贝母、款冬花、阿胶、百合各半钱。”《万病回春》卷四:“劳嗽者,干咳,声哑,痰中有血丝、血屑者是也。”“劳嗽者,盗汗,痰多,作寒热,脉数大无力是也。已上四者,皆是劳力、酒色、内伤或忧思郁结,阴虚火动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