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段选穴法

取穴法 针灸学 中医学 针灸选穴法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jīng jíe duàn xuǎn xué fǎ

2 注解

神经节段选穴法是根据疼痛感觉障碍的部位与神经节分布取穴位的方法人体胚胎早期,身体有排列均等的体节组成,每个体节分3部分,即躯体部(形成未来的皮肤肌肉骨骼)、内脏部(形成未来的内脏)、神经节段(形成未来的神经系统)。在每个原始节段中,神经节段向其他两个部分发出躯体神经内脏神经,从而形成一个机能性局部单位。随着胚胎发育,躯体部向远端发展为四肢内脏部变成管状或实质性器官神经节段逐渐变成保持节段状的脊髓和留有节段痕迹的脑干以及超分节的高位神经中枢。在躯体和内脏神经分布保持着原始节段的分配,在相应放入节段里仍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脏有病,能反应到相应的体表,而体表的机能变化,也能影响到相同节段的内脏。根据这种理论,某脏器发生病变,就可针刺相应神经节段的神经根部。如上肢桡侧疼痛,可取颈5~8夹脊穴;上肢尺侧疼痛可选取胸1~2夹脊穴[1]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8.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