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èn dú

2 英文参考

inner concentration

3 注解

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道德修养学说。源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陷,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说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警惕小心,使行为符合道。明代理学家邵庸发展了慎独学说,指出,保持本性不受“情”的蒙蔽才能在修养过程中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使主体能凭借内心的信念,选择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现代伦理学认为,慎独是指人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做到独处的时候,也不做坏事。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