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痒疹

皮肤性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è sù xìng yǎng zhěn

3 疾病概述

色素性痒疹在台湾文献记载不超出十例,是种原因不清楚的皮肤病变,好发于春天和夏天较温暖潮湿的季节,青春期的女性属于高危险群。

4 疾病描述

本病为瘙痒性炎症性发疹,遗留网状及斑状色素沉着皮肤病。1971年首次由Nagashima等报道,后获公认并命名为色素性痒疹

5 症状体征

青年女性发病较多,损害主要见于上背、颈部、锁骨部及胸部,其次上臂和躯干等部位,偶见于额、颊部。为瘙痒性淡红色丘疹,可融合或呈风团样及湿疹样改变,分布对称,皮疹消退后,遗留无瘙痒性网状或斑状色素沉着。若皮疹反复发作时,主要限于色素沉着区域。病情可迁延数年不等。

6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Nagashima提出环境因素是致病的原因。衣服摩擦及机械性损伤为其诱因。

7 病理生理

不明。Nagashima提出环境因素是致病的原因。衣服摩擦及机械性损伤为其诱因。

病理变化:呈非特异性苔藓样组织反应表皮角化不全,表皮嵴延长,细胞水肿,基底细胞液变性血管周围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色素部位显示色素失禁。偶见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8 诊断检查

依据青年女性发病者多,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与好发部位,结合病理显示一种苔藓样组织反应,即可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此病有三种特征性表现,即网状色素沉着皮肤萎缩血管扩张,可资鉴别。

(二)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好发于胸前,皮损为色素性疣状或乳头瘤状丘疹

(三)黑变病痒疹  由Pieriui和Borda描述,此病多发生中年女性,皮损为瘙痒性丘疹及网状色素沉着,多发生于躯干部,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9 治疗方案

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治疗多无效果。

(一)氨苯砜磺胺甲嗯唑有一定疗效。停药易复发,需长期小量维持,应注意毒性反应

(二)米诺霉素  1979年Tashiro首次报告用米诺霉素治疗有效。1989年Aso等报道用此药治疗5例患者剂量100~200mg/d,丘疹、瘙痒迅速消退,共用药3~7周,停药1年左右未见皮损复发。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