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止血兼化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经。牡蛎为使。忌同柏子仁。止吐衄来红,定崩淋下血。历节风疼可愈,周身湿痹能安。微寒补阴,故应止血,其治风湿者,益脾之力也。柏有数种,惟根上发枝数茎,蒙葺茂...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二)止血兼化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辛、性温,无毒。烧红,研细。止血以苦酒送下。消痈用猪胆调涂。磨浓点入目之飞丝。和酒治胞胎之不下。墨者,北方之色,血者,南方之色,止血者,火见水而伏也。内有鹿角胶、非红,不可用。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二)止血兼化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即乌贼骨。味咸,性温,无毒。入肝经。恶白芨、白蔹、附子。炙黄。止吐衄肠风、涩久虚泻痢。外科燥脓收水,眼科去翳清烦。吐血下血,腹痛环脐,女子血枯,漏下赤白。味咸入血,性涩能收,故有...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二)止血兼化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酸,性平,无毒。火,水飞。止吐衄如神,消瘀血为水。血见花蕊石,即化为水。过用损血,不可不谨。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三)破血逐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苦,甘,性平,无毒。入肝、大肠二经。香附为使。泡,去皮尖,炒。勿用双仁者。破诸经之血瘀,润大肠之血燥。肌有血凝,而燥痒堪除,热入血室,而谵言可止。苦重于甘,气薄味浓,沉而下降,...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三)破血逐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苦,性平,无毒。入肝经。醋炒。下血积有神,化坚癖为水。昔有患癖死者,遗言开腹取视得病块,坚如石,纹理五色,人谓异物,窃作刀柄,后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故治癖多用焉。洁古谓三棱泻...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三)破血逐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甘咸,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能除新旧之瘀血,兼宣表里之风邪。苏木理血,与红花同功,少用和血,多用即破血也。故能治跌扑损伤、壅塞作痛。其治风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三)破血逐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一名血竭。味甘咸,性平,有小毒。入心、肝二经。凡用另研,若同他药捣,则化为飞尘。产于外国,难得真者,磨之透甲,烧灰不变色者佳。走南方,兼达东方,遂作阴经之主。和新血,且推陈血,真...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三)破血逐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咸,苦,性平。入肝经。畏锻石。盐炒枯黄。恶血积聚,闭结坚牢,炒末调吞多效。赤白丹肿,痈毒初生,竹筒含咂有功。咸走血,苦胜血,故为攻血要药。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三)破血逐瘀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味咸,性寒,有毒。畏皂荚、菖蒲、屋游。即地鳖虫。去血积,搜剔极周,主折伤,补接至妙。煎含而木舌旋消,水服而乳浆立至。仲景有大黄虫丸,以有攻坚下血之功也。虚人斟酌用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