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

中药材 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 中医学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iān qū cài

2 英文参考

spiked loosestrife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千屈菜

3 概述

千屈菜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1]

4 别名

对叶莲败毒草[1]

5 来源

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1]

6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粗壮。茎起立,多分枝,具1~1.5cm,先端圆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心形,有的稍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有12条纵棱,先端具6齿,萼齿间有尾状附属物;花瓣6,紫色; 雄蕊12,6长6短,2轮;子房上位,2室。蒴果椭圆形,全包于宿萼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水旁湿地分布全国各地。有栽培。

7 采制

8~9月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8 性味

苦,凉[1]

9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1]

1.治泄泻痢疾便血血崩。煎服:6~12g[1]

2.治外伤出血,研末敷[1]

10 化学成分

本品含千屈菜苷、牡荆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荭草素、异荭草素、并没食子酸、绿原酸胆碱鞣质[1]

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氯原酸、鞣花酸、没食子酸、胆碱鞣质、色素、挥发油果胶树脂生物碱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12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千屈菜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千屈菜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