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叶

中药学 杀虫 中药材 解毒 清热利湿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óng yǎn yè

2 英文参考

longan leaf[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龙眼叶

龙眼叶中药名,出自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1]

3.1 来源及产地

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的叶或嫩芽[1]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1]

3.2 性味

微苦、涩,平[1]

3.3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1]

1.防治感冒;治肠炎尿道炎[1]。煎服:15~30g[1]

2.治痔疮,烂脚,阴囊湿疹,煎水洗;牙疳烧存性研末搽;眼睑炎,晒干研末,茶油调涂[1]

3.4 化学成分

叶含槲皮素、槲皮苷、谷甾醇、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表无羁萜醇等[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眼叶

4.1 拼音名

Lónɡ Yǎn Yè

4.2 来源

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叶入药,全年可采。

4.3 性味

微苦,平。

4.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解表利湿。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肠炎;外用治阴囊湿疹

4.5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4.6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龙眼叶

5.1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

5.2 拼音名

Lónɡ Yǎn Yè

5.3 英文名

Longan Leaf

5.4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叶或嫩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采收和储藏:老叶全年均可采收,嫩芽早春采收,鲜用或晒干

5.5 形态

龙眼 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mm,两面均被黄褐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状,不开裂,直径1.2-2.5cm,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3-4月,果期7-9月。

5.6 生境分布

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台湾最盛,广东次之,多栽培于堤岸和园圃,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5.7 化学成份

叶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鞣酸(tannic acid),无羁萜(friedlin),表无羁萜醇(cpi-friedelanol),16-三十一烷醇(16-hen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其β-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β-D-glucoside)。

5.8 性味

甘淡;平

5.9 功能主治

发表清热;解毒燥湿。主感冒发热疟疾疔疮湿疹

5.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5.11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杀虫,作茶饮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烂。

2.《本草求原》:洗疔、痔、疳疮、烂脚。

5.12 摘录

《中华本草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龙眼叶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龙眼叶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