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
《灵枢·痈疽》:“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需其柔,乃石之者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素问·气交变大论》:“嫩脆草木焦槁。”《灵枢·五变》:“柔者易伤也。”⑤指作用温和的方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
柔痓
①肺热传肾而致骨强筋柔,肢体举动无力。《素问·气厥论》:“肺热移于肾,传为柔痓。”王冰注:“柔,谓筋柔而无力。气骨皆热,髓不内充,故骨痓强而不举,筋柔缓而无力也。”②即柔痉。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
二干
二干为运气术语。见《素问遗篇·刺法论》。刚干与柔干的合称。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阳干气刚,阴干气柔,故名。
-
棉藜属
中文名棉藜属拼音名mianlishu拉丁名Kirilowia中国植物志25(2):112描述KirilowiaBunge棉藜属,藜科,只有1种,分布于中亚,我国产于新疆。一年生草本;叶互生、对生或近 生,卵形,全缘,被柔毛;花两性或兼有雌性,腋生,组成短穗状花序,无苞片及小苞片;子房倒卵形,侧扁;种子直立;胚马蹄形,有胚乳。
-
三蕊草属
中文名三蕊草属拼音名sanruicaoshu拉丁名Sinochasea中国植物志09(3):301描述SinochaseaKeng三蕊草属,禾本科,仅三蕊草S.trigynaKeng1种,产我国青海。小穗有1两性花;侧脉不明显,二深裂,由裂口处伸出一膝曲而扭转的芒,基盘微小,钝圆,被短毛;内稃与外稃同质,惟上部脉间质较薄,具2脉,脉间具柔毛;属下物种三蕊草
-
胀果芹属
中文名胀果芹属拼音名zhangguoqinshu拉丁名Phlojodicarpus中国植物志55(3):120描述PhlojodicarpusTurcz.exLedeb.胀果芹属,伞形科,2种,分布于苏联西伯利亚至我国东北和西北部,其中胀果芹P.sibiricus(Steph.)K.萼齿披针形;果长圆形,背部扁压,果棱粗大突起,侧棱翼状,果皮肥厚,近木质化,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2。
-
细子龙属
中文名细子龙属拼音名xizilongshu拉丁名Amesiodendron中国植物志47(1):48描述AmesiodlodendronHu细子龙属,无患子科,3种,分布于越南北部及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其中细子龙A.chinense(Merr.)Hu是海南岛热带林中的重要树种。雄蕊8—9枚;子房三角状,3室,密被锈色茸毛,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线形,被锈色柔毛;
-
高原芥属
中文名高原芥属拼音名gaoyuanjieshu拉丁名Christolea中国植物志33:289描述ChristoleaCambess.exJacquem.高原芥属,十字花科,13种,分布在喜马拉雅、昆仑山及中亚的高山,我国有12种,产青海、新疆、西藏。茎近直立或平铺,多从下部分枝;长角果卵状长圆形、披针形至线形,果瓣扁压或扁平,有长柔毛或无;种子1-2行;
-
竹藓属
中文名竹藓属拼音名zhuxianshu拉丁名Aptychella属下物种滇西竹藓、短肋竹藓、拟柔叶竹藓、柔叶竹藓、异枝竹藓、云南竹藓
-
虎图辣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ǔT L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虎图辣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主根圆柱形,分歧,外表黄褐色。茎直立,有棱,基郭带紫色,有叶鞘痕迹及短柔毛。叶互生,近圆形,掌状5深裂,裂片复1~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石缝中。性味:辛微苦,大热,有毒。附方:①治小儿肚寒疼痛:生虎图辣一至二分。
-
沙鞭属
中文名沙鞭属拼音名shabianshu拉丁名Psammochloa中国植物志09(3):307描述PsammochloaHitchc.沙鞭属,禾本科,仅1种,分布于蒙古和我国陕北、甘肃和内蒙,有固定砂丘的作用。多年生草本,具长而横走的根茎和顶生紧缩的圆锥花序;外稃几等于或较短于颖,纸质,背部密生长柔毛,具5-7脉,基盘无毛;属下物种沙鞭
-
大叶狼豆柴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Y L nɡD uCh i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原形态:小灌木,高1~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总状花序腋生,花多数,密集成穗状,花冠紫色,外面有绒毛。荚果近圆筒形,长约4厘米,有平贴的白色短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路旁。性味:性凉,味甘苦。功能主治:软坚。
-
真藓属
中文名真藓属拼音名zhenxianshu拉丁名Bryum属下物种凹叶真藓、巴氏真藓、长柄真藓、橙色真藓、垂蒴真藓、刺叶真藓、丛生真藓、高山真藓、韩氏真藓、红蒴真藓、黄色真藓、灰黄真藓、极地真藓、尖叶真藓、截叶真藓、金黄真藓、近圆叶黄色真藓、卷尖真藓、宽叶真藓、卵叶真藓、毛状真藓、棉毛真藓、拟三列卷叶真藓、拟三列真
-
筇竹属
中文名筇竹属拼音名qiongzhushu拉丁名Qiongzhuea中国植物志09(1):348描述QiongzhueaHsuehetYi筇竹属,禾本科,3种,产我国西南部。(参阅《云南植物研究》2:91,1980。)属下物种大叶筇竹、大叶筇竹(原变型)、光竹、雷波大叶筇竹、平竹、筇竹、柔毛筇竹、三月竹、实竹子、细竿筇竹
-
毛柄藓属
中文名毛柄藓属拼音名maobingxianshu拉丁名Eriopus属下物种刺边毛柄藓、柔叶毛柄藓
-
羽
概述:羽:1.五音之一;五音之一·羽:羽为五音之一。肾音羽,其音柔细尖利,沉而深。《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羽毛·羽:羽为羽毛。《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黑如乌羽者生。”鸟类·羽:羽指鸟类。《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南方生热…其虫羽。”
-
细疣胞藓属
中文名细疣胞藓属拼音名xixianbaoxianshu拉丁名Clastobryella属下物种日本细疣胞藓、柔叶细疣胞藓、台湾细疣胞藓
-
合头菊属
中文名合头菊属拼音名hetoujushu拉丁名Syncalathium中国植物志80(1):203描述SyncathiumLipsch.合头菊属,菊科,6种,产我国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常见的有红花合头菊S.roseumLing和盘状合头菊S.disciforme(Mattf.)Ling.草本;头状花序含少数两性舌状花,密集成球形的复头状花序;舌片紫红色或蓝色;总苞片近一层;
-
岩荠属
中文名岩荠属拼音名yanjishu拉丁名Cochlearia中国植物志33:96属下物种叉毛岩荠、翅柄岩荠、河岸岩荠、卵叶岩荠、柔毛岩荠、锐棱岩荠、台湾岩荠、弯缺岩荠、武功山岩荠、小果岩荠、岩荠、浙江岩荠、紫堇叶岩荠
-
地运
地运为运气术语。指在泉之气的运行。《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
-
辟著
辟著喻破折如劈之象。《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
-
对叶林根
《*辞典》:对叶林根: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u Y L nGēn来源:为萝蘼科植物柔毛吊灯花的根。性味:性寒,味辛。功能主治:杀虫。驱蛔虫:对叶林根研末二钱。兑淘米水服。摘录:《*辞典》
-
山黄瓜
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ShānHu nɡGu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柔毛油点草的根。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②《陕西中草药》:安神除烦,健脾止渴,活血消肿。治口渴虚烦,狂躁不安,劳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鼠耳芥属
中文名鼠耳芥属拼音名shuerjieshu拉丁名Arabidopsis中国植物志33:281属下物种赤水鼠耳芥、粗根鼠耳芥、弓叶鼠耳芥、卵叶鼠耳芥、柔毛鼠耳芥、鼠耳芥、托穆尔鼠耳芥、西藏鼠耳芥、喜马拉雅鼠耳芥、小鼠耳芥、小鼠耳芥(原变种)、亚东鼠耳芥、直鼠耳芥
-
绢藓属
中文名绢藓属拼音名juanxianshu拉丁名Entodon属下物种宝岛绢藓、北美绢藓、扁平绢藓、扁枝绢藓、变枝绢藓、长帽绢藓、匙叶绢藓、滇中绢藓、兜叶绢藓、短柄短蒴绢藓、短柄绢藓、短蒴绢藓、钝叶绢藓、冈村绢藓、贡山绢藓、广叶绢藓、鹤庆猫尾绢藓、横生绢藓、厚角绢藓、尖叶绢藓、锦叶绢藓、绢藓、宽叶绢藓、亮叶绢藓、猫尾
-
异颖草属
中文名异颖草属拼音名yiyingcaoshu拉丁名Anisachne中国植物志09(3):184描述AnisachneKeng异颖草属,禾本科,只有异颖草A.gracilisKeng1种,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多年生草本;小穗含1小花,脱节于颖之上;外稃长于颖,有不明显的5脉,无芒或有小尖头,基盘被柔毛,其毛长为稃体的三分之—;属下物种异颖草
-
砂藓属
中文名砂藓属拼音名shaxianshu拉丁名Racomitrium属下物种矮砂藓、白毛砂藓、长毛砂藓、长蒴砂藓、长叶砂藓、长枝砂藓、长枝异叶砂藓、簇生砂藓、大叶砂藓、德氏砂藓、兜叶砂藓、短枝异枝砂藓、钝叶异枝砂藓、多枝异枝砂藓、高山异枝砂藓、黄色长叶砂藓、黄砂藓、柔叶砂藓、砂藓、双蒴砂藓、无毛异枝砂藓、喜马拉雅砂藓、狭
-
白齿藓属
中文名白齿藓属拼音名baichixianshu拉丁名Leucodon属下物种白齿藓、长尖白齿藓、长叶白齿藓、朝鲜白齿藓、垂悬白齿藓、短柄白齿藓、多根白齿藓、黄色白齿藓、阔叶白齿藓、卵叶白齿藓、偏叶白齿藓、柔枝白齿藓、陕西白齿藓、西藏白齿藓、狭胞白齿藓、玉山白齿藓、中华白齿藓
-
水龙骨属
中文名水龙骨属拼音名shuilonggushu拉丁名Polypodiodes中国植物志06(2):13属下物种滇越水龙骨、光茎水龙骨、红杆水龙骨、假毛柄水龙骨、假友水龙骨、濑水龙骨、栗柄水龙骨、日本水龙骨、柔毛水龙骨、水龙骨、台湾水龙骨、喜马拉雅水龙骨、友水龙骨、友水龙骨(原变种)、中华水龙骨
-
泥炭藓属
中文名泥炭藓属拼音名nitanxianshu拉丁名Sphagnum属下物种岸生泥炭藓、白齿泥炭藓、垂枝泥炭藓、粗叶泥炭藓、多纹泥炭藓、多枝泥炭藓、耳叶偏叶泥炭藓、泛声偏叶泥炭藓、广舌泥炭藓、黑色泥炭藓、喙叶泥炭藓、加萨泥炭藓、尖叶泥炭藓、截叶泥炭藓、阔叶偏叶泥炭藓、利尼泥炭藓、镰叶泥炭藓、吕宋泥炭藓、卵叶泥炭藓、毛壁
-
十七效
十七效为藏药学名词。指藏药的治疗效能,共有十七种,分别是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及软。每一种效能可以对症治疗一种症状或病症,如寒的药可以对治热病,润的药可以对治干燥的病等等。
-
雪利酒
雪利酒(Sherry)主要产自西班牙的加斯,它以当地的葡萄酒为基酒,勾兑葡萄蒸馏酒,采用逐年换桶的方法陈酿。雪利酒又分为菲奴(Fino)和奥罗露素两大类。菲奴酒色泽淡黄,香气幽雅清新,口味干烈清淡。奥罗露素酒色泽金黄,口味浓烈柔绵。
-
铁针
指以熟铁为原料制成的医用针具。《汉书·广川王传》:“以铁针针之。”《聚英·卷三铁针》:“武按《本草》柔铁即熟铁,有毒;参见马啣铁针:马啣铁针为古针具名。《针灸聚英》卷三、铁针条载:“《本草》云:马啣铁无毒。《日华子》云:古旧铤者好,或作医工针也。”
-
平脾脉
平脾脉为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脾脏脉象。其特点是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从容均匀之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
-
焦槁
焦槁干枯。《素问·气交变大论》:“复者炎暑注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
-
骨节闪脱
骨节闪脱病名。系骨关节之脱臼。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有:“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证治参见脱臼条。
-
脾平
脾平脉学名词。指脾脏的平脉,脉象平缓调和。《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
-
捧耳摇头
捧耳摇头小儿推拿方法名。又名揉耳摇头,丹风摇头。先用两手拇、食两指柔捏小儿两耳垂,再用两手捧住小儿头部轻轻摇动。有镇惊、退热、祛风寒等作用。《保赤推拿法》:“将两手捻儿两耳下垂揉之,再将两手捧儿头摇之。”
-
薤白嚼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方名:薤白嚼方组成:薤白。主治:诸鱼骨鲠在喉中。用法用量:上嚼令柔,取粗线系之,持线一端,吞薤到鲠处,引之随出。
-
水灰藓属
中文名水灰藓属拼音名shuihuixianshu拉丁名Hygrohypnum属下物种长肋水灰藓、长枝水灰藓、淡绿水灰藓、短肋钝叶水灰藓、钝叶水灰藓、高山水灰藓、褐黄水灰藓、扭叶水灰藓、柔叶水灰藓、山地水灰藓、水灰藓、圆蒴水灰藓
-
牵牛属
中文名牵牛属拼音名qianniushu拉丁名Pharbitis中国植物志64(1):103描述PharbitisChoisy牵牛属,旋花科,约24种,广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牵牛P.nil(L.属下物种变色牵牛、裂叶牵牛、牵牛、圆叶牵牛
-
异萼苔属
中文名异萼苔属拼音名yietaishu拉丁名Heteroscyphus属下物种南亚异萼苔、平叶异萼苔、全缘异萼苔、柔叶异萼苔、双齿异萼苔、四齿异萼苔
-
灰藓属
中文名灰藓属拼音名huixianshu拉丁名Hypnum属下物种暗绿灰藓、扁灰藓、大灰藓、多蒴灰藓、匐枝黄灰藓、黄灰藓、灰藓、尖叶灰藓、卷叶灰藓、阔叶灰藓、密枝灰藓、明角灰藓、南亚灰藓、曲叶灰藓、柔叶灰藓、弯叶扁灰藓、弯叶灰藓、直叶灰藓
-
立灯藓属
中文名立灯藓属拼音名lidengxianshu拉丁名Orthomnium属下物种多蒴立灯藓、立灯藓、南亚立灯藓、柔叶立灯藓、挺枝立灯藓、隐缘立灯藓、云南立灯藓
-
互叶铁线莲属
中文名互叶铁线莲属拼音名huyetiexianlianshu拉丁名Archiclematis中国植物志28:74描述ArchiclematisTamura互叶铁线莲属,毛茛科,仅1种,产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南部。单叶互生,卵形;聚伞花序腋生,花钟状;雄蕊多数,有密柔毛;心皮多数;属下物种互叶铁线莲
-
方秆蕨属
中文名方秆蕨属拼音名fangganjueshu拉丁名Glaphyropteridopsis中国植物志04(1):126属下物种大叶方秆蕨、峨眉方秆蕨、方秆蕨、粉红方秆蕨、光滑方秆蕨、灰白方秆蕨、金佛山方秆蕨、毛囊方秆蕨、柔毛方秆蕨、柔弱方秆蕨、四川方秆蕨
-
微孔草属
中文名微孔草属拼音名weikongcaoshu拉丁名Microula中国植物志64(2):151属下物种巴塘微孔草、长梗微孔草、长果微孔草、长筒微孔草、长叶微孔草、长叶微孔草(原变种)、长圆微孔草、长圆微孔草(原变种)、匙叶微孔草、大花长叶微孔草、大花甘青微孔草、大孔微孔草、多花微孔草、甘青微孔草、甘青微孔草(原变种)、刚毛小果微孔
-
偃
偃①仰,仰卧。《说文》段注:“凡仰仆曰偃,引申为凡仰之称。”《素问·评热病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另见“偃卧”。②泛指倒状。引申为凋萎、凋零。《素问·五常政大论》:“长川草偃,柔叶呈阴。”
-
致密
致密精细固密。《灵枢·本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
柔刚
柔刚阴阳的两种不同属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张景岳注:“形证有柔刚,脉色有柔刚,气味有柔刚,柔者属阴,刚者属阳,知柔刚之化者,知阴阳之妙用矣。”参刚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