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肫草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 zhūn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肫草

2.1 拼音名

Jī Zhūn Cǎo

2.2 别名

白侧耳根、水侧耳根、金钱七、铜钱草

2.3 来源

为虎耳科梅花草属植物鸡眼梅花草Parnassia wightian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2.4 性味

淡、平。

2.5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利水祛湿。用于久咳咯血疟疾肾结石胆石症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湿热疮毒。

2.6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

2.7 备注

(1)同属植物尚有下列2种亦作鸡肫藤入药:白耳菜(苍耳七、白须草、诗人草)Parnassia foliosa Hook. f. et Thoms.;突隔梅花草白侧耳梅花草)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鸡肫草

3.1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3.2 拼音名

Jī Zhūn Cǎo

3.3 英文名

Herb of Wight Parnassia

3.4 别名

白侧耳水侧耳鸡眼草、黄梅花草、韦氏苍耳七、肥猪草、铜钱草、白侧耳草、荞麦草、疔疮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鸡眼梅花草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nassia wightiana Wall.ex Wight et Arn.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全草

3.6 形态

鸡眼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约20-50cm。根茎短粗,须根众多。茎具棱脊,无毛。基生叶丛生;叶柄长3-15cm;叶片肾脏形或圆卵形,肥厚,长3-5cm,宽4-7cm,先端圆形或稍凸尖,基部心形,全缘;花茎中部以上具一无柄叶片,抱茎,与基生叶同形。单花顶生,径约1cm;萼片5,基部多少连合,倒卵形,长1cm左右,宿存;花瓣5,白色或淡黄色,脉纹明显,呈倒卵状匙形至葫芦形,长约8mm,边缘中部以下具流苏状细裂;雄蕊5,与退化雄蕊间生,退化雄蕊5,具3-5裂;先端头状;子房近上位,卵状椭圆形,三心皮合生,1室,花柱短,先端钝圆形。蒴果扁-圆形。种子多数,椭圆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600m的大山地土坎上和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3.8 性状

根茎圆柱形,粗短,直径约6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多数须根。茎长20-45cm,直径2-3mm,表面棕黄色,有纵棱,质脆,易折断。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长3-5cm,宽4-7cm,上面棕褐色或绿褐色,下面灰白色。茎生叶1枚,形同茎生叶,较小,无柄。花灰白色,生于茎端,有时可见扁卵形。气微,味淡。

3.9 性味

味淡,性凉

3.10 归经

肺;脾经

3.11 功能主治

补肺止咳止血利湿。主主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肾结石,胆结石,白带湿热疮毒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

3.13 各家论述

1.《贵阳民间药草》:补肺止咳。治妇女白带跌打损伤

2.《四川中药志》:补虚益气,利水除湿。治妇女白带咳嗽吐血湿热疮毒。

3.14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鸡肫草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鸡肫草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