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苓散

健脾利湿 中医学 方剂学 缓急止痛 清热利湿 清心祛暑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ā wèi sì líng sǎn

2 概述

加味四苓散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首。

3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味四苓散

3.1 处方

白术一钱半,茯苓猪苓泽泻木通黄芩各二钱,栀子白芍药各三钱,甘草八分[1]

白术1钱5分,白茯苓(去皮)2钱,猪苓2钱,泽泻2钱,木通2钱,栀子3钱,黄芩2钱,白芍3钱,甘草8分。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上锉。

3.3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味四苓散功能清热利湿,缓急止痛[1]。主治泄泻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泄一阵者[1]

3.4 用法用量

灯心十茎,水煎空腹服[1]

3.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4 寿世保元》卷五方加味四苓散

4.1 处方

人参减半 白术去芦赤茯苓(去皮)猪苓 泽泻 香薷 石莲麦冬去心)各等分

4.2 制法

上药锉碎。

4.3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五方加味四苓散功在清心祛暑,健脾利湿。主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而有热者。

4.4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时温服

4.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五

5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方之加味四苓散

5.1 处方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黄芩木通(1方再加滑石栀子)。

5.2 制法

上锉。

5.3 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火多泄泻

5.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5.5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6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方之加味四苓散

6.1 组成

茯苓5分,猪苓5分,泽泻5分,白术5分,滑石1钱,栀子1钱,甘草2分,灯心30茎。

6.2 制备方法

上锉。

6.3 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诸淋。

6.4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7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加味四苓散

7.1 处方

白术1钱,茯苓(用赤者)8分,猪苓7分,泽泻7分,木通6分,车前6分,牛蒡子6分,黄芩3分。

7.2 功能主治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加味四苓散功在分清浊,利阴阳。主治小儿痘疹初热,热着于中,水道不分,而致热泻小便赤而不利,其粪或黄或赤或黑,其气甚臭,泄时有声,直射而远。

7.3 运用

腹痛,加木香后重出肠,加升麻;若素有食积而作泄,加厚朴陈皮山楂神曲木香、胡连;若泄带红色,加百草霜;若身热烦渴,加柴胡黄芩麦冬;若痘隐隐不起,在皮间而不出见,加升麻以提气上升。

7.4 摘录

种痘新书》卷四

8 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之加味四苓散

8.1 别名

加味四苓汤

8.2 组成

猪苓7分,木通7分,泽泻8分,黄芩5分(酒炒),黄连2分(酒炒),赤茯苓7分,牛蒡子5分(炒,研),车前子7分(炒)。

8.3 功能主治

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痘疹毒气猖盛,行浆时作泻,小便红黄;痘疹已回水结痂,脱落大半,余毒未尽,大渴大泻,每夜饮水3-5碗,饮1次,泻1次,1-20次不止。

8.4 用法用量

灯心50寸同煎,食前服。

8.5 用药禁忌

虚泄者断不可服。

8.6 附注

加味四苓汤(《医钞类编》卷十九引聂氏方)。

9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加味四苓散

9.1 处方

猪苓泽泻赤茯苓木通黄芩黄连车前白芍金银花

9.2 功能主治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疹后热毒积火移于大肠而致泻痢者。

9.3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10 《便览》卷三方之加味四苓散

10.1 组成

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海金沙木通车前子

10.2 主治

小便不通

10.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 证治汇补》卷八方之加味四苓散

11.1 组成

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等分山栀麦冬木通黄芩

11.2 功能主治

证治汇补》卷八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湿热不清便浊

11.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4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湿热内伏,气化不清,不能分泌渗道,故溲溺浑浊,涩痛不已焉。方中生术利湿以清中道,泽泻通窍以利膀胱猪苓三焦之湿,山栀三焦之热,茯苓渗脾肺之湿,黄芩清脾肺之热,麦冬清心润肺以滋水源木通清心降热以利小水也。使湿热分化,则水府清和,而小便自长,何涩痛便浊之不痊哉!此清利之剂,为湿热白浊之专方。

12 不知医必要》卷一方之加味四苓散

12.1 组成

羌活2钱,白术(净)1钱5分,泽泻(盐水炒)1钱5分,猪苓1钱5分,茯苓1钱5分。

12.2 功效主治

不知医必要》卷一方之加味四苓散功在利湿。主治湿胜身痛小便不利而渴。

12.3 运用

体质寒者,加肉桂3分,或4-5分。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