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酸藤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ng bèi suān téng

2 《*辞典》:红背酸藤

2.1 出处

《陆川本草

2.2 拼音名

Hónɡ Bèi Suān Ténɡ

2.3 别名

头林沁(《广州植物志》),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莓、酸藤(《广西中药志》)。

2.4 来源

夹竹桃科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及叶。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叶多临用时采新鲜品。

2.5 形态

木质藤本。枝柔弱,老枝暗棕色,新枝上部淡绿色,下部带红色。叶对生,阔椭圆形,长4~7厘米,宽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纸质,无毛,上面深黄绿色,下面被粉,羽状网脉背面凸出且呈粉红色;叶柄长1~2厘米。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花序柄具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小,粉红色;萼5裂,裂片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具鳞片;花冠钟形,管长约2.5毫米,5裂,裂片椭圆形,与冠管等长;雄蕊5;子房上位,矩圆形,被短毛,花柱短,柱头2裂。蓇葖果2枚。花期4月。

2.6 生境分布

生山地杂林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2.7 化学成份

叶含游离酒石酸约1.7%,酒石酸钾约5%。

2.8 性味

《陆川本草》:"味酸,性凉。"

2.9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肝经。"

2.10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去腐秽。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溃疡。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②《广西中药志》:"消食化滞生津止渴,杀菌,敛疮。治食滞胀满;外洗脓疡。"

2.1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8钱;或捣汁。外用:煎水洗。

2.12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红背酸藤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红背酸藤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红背酸藤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