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皮肤科 表皮肿瘤 皮肤肿瘤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ēi sè qiū zhěn xìng pí fū bìng

2 英文参考

dermatosis papulosa nigra

3 概述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dermatosis papulosa nigra)1925年由Castellai首次报告。多发于黑人,皮损初呈微小,圆形,皮肤色或黑色增深的丘疹,单个或少数发生于颌部或颊部,皮损逐渐增大增多,数年中可达数百,除眶周外尚分布于面部、颈部和胸上部。皮损大小形状酷似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治疗可采用刮除法、液氮冷冻和电干燥疗法。

5 英文名称

dermatosis papulosa nigra

7 ICD号

L99.8*

8 流行病学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发生于约35%的黑人中,也常见于亚洲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青少年开始发病多见,个别有3岁发病者。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10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初呈微小、圆形、皮肤色或黑色增深的丘疹,单个或少数发生于颌部或颊部,皮损逐渐增大增多,数年中可达数百,除眶周外尚分布于面部、颈部和胸上部。皮损大小形状酷似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不发生鳞屑,结痂和溃疡,亦无瘙痒及其他主观症状

11 组织病理检查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组织病理象基本与脂溢性角化病相同。可见轻度角化亢进和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基底层色素增深。有些标本可见表皮网状增生和假性角囊肿

12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即可诊断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13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的治疗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治疗可采用刮除法、液氮冷冻和电干燥疗法。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