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胀治验

郎中夫人。中统五年八月二十日。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呕。暮不能食两胁刺痛。诊其脉弦而细。黄帝针经五乱篇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乱于胸中。是以大。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返作病之逆从也。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胀尤甚。又云。脏寒生满病。大抵阳主运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穴。乃胃之募。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次以此方助之。

木香顺气汤

苍术吴茱萸(各五分。汤洗)木香厚朴(姜制)陈皮姜屑(各三分)当归益智仁白茯苓(去皮)泽泻柴胡青皮半夏(汤泡)升麻草豆蔻(各二分。面裹煨)上十五味。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生冷硬物及怒气。数日良愈。论曰。内经云。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营运阳分。故以为君。生姜半夏豆蔻益智辛甘大温。消散大寒。故以为臣。厚朴木香苍术青皮辛苦大温。通顺滞气当归陈皮人参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气不降。以苦泄之。吴茱萸。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茯苓甘平。泽泻咸平。气薄。引导浊阴之气。自上而下。故以为佐使也。气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