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

明 皇甫中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疟疾九

【歌】儿疟多从痰积成,风伤惊触不同论。头疼体痛为风疟发搐由来必是惊。咳喘便知痰所得,若还食疟腹中疼。疟久胁旁因有块,此名疟母为根深。【论】小儿之疟,多是食积痰饮,留于胁下,故作寒热。盖人之一身,腰以上,阳主之;腰以下,阴主之。胁下者,当其中,为阴阳升降之枢,故胁下有痰、食,塞其道路,阳欲与阴交,而为所阻,热斯作焉,阳得过其处,热斯解矣;阴欲与阳交,而为所间,寒斯作焉,阴得过其处,寒斯息矣。又有寒热往来,兼以头疼骨节痛,明是风邪,得汗即解。又有寒热往来,兼以腹膨作痛,明是食积,得下即愈。又有热而不寒者,病在里,调其中而已。寒而不热者,病在表,解其肌而已。一日一发者,荣卫行速故也,得病为近。间日一发者,荣卫行迟故也,得病为远。凡治小儿之疟,以食积痰饮为主,而风邪次之,惊又次之,乃得治疟之要焉,详载第四卷第二论中。疟疾例方槟榔草果半夏贝母柴胡黄芩等分甘草(少许)煎服。食疟腹膨食少,或时作痛。麦芽神曲槟榔草果柴胡苏叶苏梗(各一钱)煎服。痰疟咳嗽喘急。川芎柴胡贝母知母橘红黄芩苏子(各一钱)煎服。风疟头痛,骨节疼,或鼻寒气粗。羌活防风苏叶川芎柴胡白芷等分甘草(减半)煎服。惊疟寒热发搐茯神远志去心麦冬去心柴胡半夏(姜制,各一钱)甘草(二分)煎服。疟久不愈,胁下有块,俗名疟母,服鳖甲丸。(方见四卷。)阴疟至晚即发,累月不已。人参芍药(炒)川芎柴胡(各一钱)炙甘草红花(各三分)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