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论辩证广注》

日本 丹波元胤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成注云。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愚以风散湿逐。寒即随之而去矣。内台方议云。与桂枝汤。去芍药以治风加附子以散表中之风湿寒邪。○愚以去芍药者。谓非中寒所宜也。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此承上条而申言之。有如上条证全具矣。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后条辩云。此湿虽盛而津液自虚也。于上汤中去桂。以其能走津液。加术。以其能生津液。○或问云。小便利。则湿去矣。何以犹言湿盛。余答云。湿热郁于里。则小便不利寒湿搏于经。则小便自利。又有昧理者云。大便溏。宜加白术。殊不知白术为脾家主药。后条辩云。燥湿以之。滋液亦以之。条辩以白术苍术。以其能益土燥湿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