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贯珠集》

清 尤怡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阴经病证治二条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此太阴中风邪之证。不从阳经来也。夫太阴、脾也。风、阳邪也。脾主行气四肢。而风淫为末病。故太阴中风四肢烦热疼痛也。脉阳微阴涩而长者。阳无病而阴受邪。而涩又为邪气之将衰。长为正气之方盛。正盛邪衰。故为欲愈。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脉浮有二义。或风邪中于太阴之经。其脉则浮。或从阳经传入太阴。旋复反而之阳者。其脉亦浮。浮者。病在经也。凡阴病在脏者宜温。在经者则宜汗。如少阴麻黄附子细辛厥阴麻黄升麻皆是也。桂枝汤甘辛入阴。故亦能发散太阴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