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捷诀》

清 严则庵;裘庆元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阴经传经热症

阳邪传入太阴经。腹满咽干手足温。尺寸俱沉时常数桂枝加入大黄平。按伤寒四五日内。乃足太阴脾经受之。其脉起于手足大指隐白穴。上行至腹。络于嗌。连舌本。行身之前。终于大包穴也。其症则腹满或痛。咽干自利。然三阳为表。三阴为里。其脉尺寸俱沉。沉而有力。传经热症也。宜桂枝加大黄汤下之。沉而无力。直中寒症也。宜理中四逆汤温之。若本是阳症。或重受风寒。或过食生冷。或误服凉药。遂变成阴症。此为害热未已。寒病复起。始病热症。末传寒中也。亦宜理中四逆汤温之。他如伤寒三阴。尚有在经表邪。如太阴桂枝加芍药汤少阴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当归四逆汤之类。皆阴经表药也。

当归四逆汤

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通草甘草大枣桂枝大黄甘草芍。枳实柴胡姜枣着。槟榔大腹水煎太阴实热须臾却。桂枝加芍减甘草。更用生姜大枣。表症未除因误下太阴腹痛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