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痰入络

中医学 中医证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tán rù luò

2 注解

风痰入络证候[1]。指肝风夹痰阻闭经络,以肢体麻木不仁,甚或瘫痪不遂,或肌肤麻木瘙痒,眩晕口角流涎,苔腻等为常见症的证候[1]。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参见风痰痓风牵㖞斜

风痰痓为病证名[2]。见《万病回春·痓病》。指因风痰壅滞经络所致的痉病[2]。症见眼牵嘴扯,手足震颤或搐搦,甚则神昏不醒[2]。治宜祛风化痰,用祛风导痰汤,加姜汁竹沥风痰盛者,败毒散防风天麻黄芩全蝎生姜薄荷气血不足而兼风痰者,用参归养荣汤[2]

风牵㖞斜为病证名[3]。见《银海精微》。指全身或颜面局部疾病所致口眼㖞斜[3]。亦称风引㖞斜风牵㖞僻风牵㖞偏外障口眼㖞斜外障唇睑相邀[3]。常由风、痰、湿等病因引起[3]。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3]。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3]。全身症状显著者,当结合全身证候辨证施治[3]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治疗风痰入络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风痰入络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风痰入络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