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灸

药物敷贴法 针灸学 灸法 中医学 天灸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ā pào jiǔ

2 英文参考

drug epispastic moxibus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esiculating moxibus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lister-bearing medicinal cupping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发泡灸:1.用刺激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2.灸灼穴位皮肤使之发泡

4 刺激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发泡灸

发泡灸指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1][2]水疱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2]。适用于疟疾头痛黄疸神经性皮炎[2]

参见敷药发泡法敷药发泡法灸法的一种[3]。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无热灸[3]。指采用某些对皮肤刺激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以起到类似艾灸效果的方法[3]。本法早见于《资生经·卷三》[3]。其法用大蒜毛茛天南星蓖麻子威灵仙等捣成糊状外敷[3]。或以白芥子斑蝥等研末水调外敷[3]敷药部位初起时感到发烫、灼痛,渐致起泡[3]。其中发泡作用最强者是斑蝥,较轻的是大蒜[3]。如敷药时较短,也可以只引起充血发烫而不致起泡[3]敷药发泡后应注意保护疮面,防止感染[3]。一般关节病痛可在局部选穴[3]哮喘可敷膻中大椎肺俞气海肾俞[3]疟疾可敷内关大椎[3]扁桃体炎可敷合谷[3]滞产可敷涌泉[3]

5 灸灼穴位皮肤使之发泡·发泡灸

发泡灸为灸灼穴位皮肤使之发泡[3]。一般着肤灸时可用小艾炷,灸至皮肤表面稍现黄斑为止;间隔灸时可用中等艾炷,灸至局部出现明显红晕为止[3]。灸后渐起小泡,不必挑破,任其自然吸收[3]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8.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8.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