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角穴

针灸学 经穴 中医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jiǎo xué

2 注解

耳角穴经穴别名。出《删繁刺灸诸穴集要》。即角孙穴。[1]

角孙经穴名(Jiáosūn TE20)??。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穴。角:角隅。孙:孙络。穴在颞颥部,相当于耳上角对应处,布有孙络,故名。位于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有清头明目疏风活络作用。主要用于口齿、耳目疾患等。如齿龈肿痛、耳肿痛、目痛目翳等。现代多用以治疗腮腺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偏头痛等。本穴配小海牙龈痛;配翳风耳门风池耳痛;配风池太阳肝俞膈俞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一般针尖向后沿皮刺0.3~0.5寸;可灸。[2]

角孙[2]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