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柑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ú jiǎo gān

2 《*辞典》:独脚柑

2.1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2.2 拼音名

Dú Jiǎo Gān

2.3 别名

干草(《广州植物志》),细独脚马骝(《南宁市药物志》),马佬含菊(《广西中药志》),金锁匙(《闽南民间草药》),地莲芝(《贵州植药调查》),鹿草(《广东中药》Ⅱ),黄花甘(《广东中药》)。

2.4 来源

玄参科植物独脚金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2.5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8~15厘米。茎直立,粗糙或被毛,单生或略分枝。上部叶互生,线形;下部叶对生,线形或披针形,叶长约1厘米或更短,很少有齿缺,有时退化为鳞片。穗状花序顶生,花黄色、红色或白色,下部者疏离,上部者较靠近,无柄;苞片通常长于萼;萼管状,5裂,通常有棱10条;花冠管纤弱,长约8毫米,近顶端弯曲,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上唇较下唇为短;雄蕊4,内藏,花药1室;雌蕊1,花柱细长,顶端棒状。蒴果近球形或长椭圆形,室裂,种子多数。花期7月。果期8~9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平原和丘陵的草地,常寄生其他植物的根上。分布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2.7 性状

干燥全草,全体呈黄褐色或绿褐色,茎细,被灰白色糙毛。叶线形或披针形,多数脱落。中部以上为稀疏的穗状花序,除少数未结果的植株可见干枯的花冠外,其余大部都已脱落。萼管状,蒴果黑褐色,内藏于萼筒中,花柱残存,种子细小,黄棕色。以植株完整、带绿色、无泥砂杂质者为佳。

2.8 化学成份

氨基酸有机酸、酚类。

2.9 性味

甘淡,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平。"

②《本草求原》:"甘淡,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微苦。"

④《泉州本草》:"味淡,有微毒。"

2.10 功能主治

清肝,健脾,消食,杀虫。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

①《生草药性备要》:"除小儿黄气虫积。"

②《本草求原》:"消疳积黄肿。"

③《南宁市药物志》:"退热解渴,消食。治疳积烦渴。"

④《野生药植图说》:"治肝蛭病。"

⑤《泉州本草》:"杀虫解毒清心火。"

⑥《福建中草药》:"健脾消积。"

2.1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

2.12 附方

①治小儿疳积、夜盲:独脚柑三、五钱。和猪肝煮熟服,日服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小儿伤食独脚金全草、截叶铁扫帚各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夜盲:独脚金全草五钱至一两。配家禽家畜肝脏煮服。(《福建中草药》)

2.13 备注

广西尚有一种同属植物大独脚金全草,功用相同,与本品同等使用。参见"小白花苏"条。

2.14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独脚柑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独脚柑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