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藜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ì lí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藜

2.1 拼音名

Cì Lí

2.2 别名

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鸡冠冠草、刺穗藜

2.3 来源

藜科藜属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ristata (L.) Moq.],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2.4 性味

淡,平。

2.5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荨麻疹

2.6 用法用量

2两,煎水洗患处。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刺藜

3.1 出处

出自《河南省中草药手册》。

3.2 拼音名

Cì Lí

3.3 别名

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野鸡冠子草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刺藜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ba Chenopodii Aristat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收割全草,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3.5 形态

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5-4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狭披针形至线形,长2-5cm,宽4-10mm,先瑞渐尖,基部狭窄,全缘,主脉明显,黄白色。花序生于枝端和叶腋,为复二歧聚伞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小形,两性,近无柄;花被片5,长圆形,先端钝圆或骤尖,背部稍肥厚,绿色,边缘膜质,果时开展。雄蕊5,不外露。胞果圆形,先端压扁,不全包于花被内,果皮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圆形,边缘有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地、田边路旁,为耕地杂草。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

3.7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黄至黄绿色。叶皱缩破碎,全缘。花序生于枝端及叶腋,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胞果圆形,果皮透明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圆形,黑褐色,长不及1mm,有光泽。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不定式气孔。②胞果表面观:果皮薄膜状,表面皱缩,细胞轮廓不清。③种皮表皮细胞栅状,棕色。④花冠裂片薄壁细胞草酸钙砂晶。⑤柱头细胞多数是长乳突状。③花粉粒圆球形,直径约20μm,表面隐约可见散孔点。

⑦枝端尖刺,由众多端尖的薄壁细胞组成。

3.8 性味

淡;性平

3.9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风止痒。主月经过多痛经闭经过敏性皮炎;等麻疹

3.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煎水洗。

3.11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刺藜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刺藜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